浦江百年人物系列(59)朱维翰
发布日期:2021-06-23 17:15
浏览次数:
朱维翰(1882~1935) 原名圣任,字绍尹,号高臣,维翰为其军籍名。郑家坞朱路村人。生于1882年5月20日(清光绪八年四月初四)。世代书香门第,清明德行。自幼聪颖过人,英俊伟岸。及至青年,鄙夷科举之僵固不化,尝言:“吾国号称文武之邦,不忧无文,而忧无武;不患无物质,而患缺科学。举业末艺,学之何为?“萌弃文习武之意,于1903年入浙江武备学堂正则科学习。其时,学堂方兴,科举未废,与黄尚炳同为浦江习武备最早者。毕业后,初署浙军第八十一标一营副军校,旋充弁目学堂教官,县人陈肇英、张效巡、张汝模皆受其教导殊多。受革命党人影响,服膺孙中山民族主义学说,秘密加入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
1911年11月,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光复杭州。朱维翰参与是役,升任浙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营营长。1917年8月,孙中山为维护和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发起“护法运动”。次年7月,朱维翰随援闽浙军护法南下,先后任援闽浙军第一师第一团中校团附、第二团团长,继充援闽浙军混成旅第二支队支队长等职。1919年2月24日,中华民国广州军政府授予陆军步兵上校加少将衔。1921年任陆军部少将谘议。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少将参议。
朱维翰从武近20年,与兵事相终始,目睹拥有兵权者,派别歧分,互相猜忌,倾轧争斗,乃急流勇退,解甲归田,闲居乡间。遇邻里纷争,居间排解,每以一言息事,无不平心静气而去。多盛德于乡里,和蔼无慢容,饥则给米,暑则施饮,寒则与衣,疾则馈药,死则助柩,贫富贵贱均待之以礼,从无吝啬,乡人德之。曾选为县禁烟委员会委员,又为筹建浦阳职业学校发起人之一。1935年8月21日病故。
选自《浦江百年人物》(张解民 江东放 编著)
信息来源:县地方志编纂室(数字档案备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