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浦江 >史说浦江 >浦江历史文化
浦江百年人物系列(56)石思静
发布日期:2021-06-22 15:16 浏览次数:

  石思静(1875~1918) 字铁瑚,号铁如,庠名毓琛,校名天民,金华府府试案元入泮,辛亥岁贡生,候选训导。石马施村石宅人。生于1875年8月2日(清光绪元年七月初二)。先祖石砚农(庠名斐然,恩贡生,儒学教谕),于1860年创建“磨铁山房”家塾,取“磨穿铁砚”之意,以“成家、成人、成名”之“三成”育孙。石思静自幼聪颖,4岁即入“磨铁山房”受教。少年时,学友常出联索对,无不应声立就。某日,学友以浦江方言“望好看”索下联,石思静以“听新闻”应之,闻着无不叫绝。

  入民国后,石思静接受维新思想,考入上海民国法律学校别科,各课成绩名列最优等。毕业后,任浦阳学堂学监。在“磨铁山房”右首添建房屋两间,扩大办学规模。蒙以养正,启智启德,循循善诱,成绩斐然,初具学校规模。县人于能模、张同光、吴士槐等均为其高足,乡贤钟士瀛曾赞曰:“东南竹箭,半列门墙。”

  清光绪年间,县城演戏,夜半散场,乡人欲出西门归家,时清廷宵禁甚严,城门闭锁,戍卒不允开启。石思静不忍乡人露宿街头,振臂一呼,遂动手打开城门,众蜂拥而出。知县闻报,欲将石思静绳之以法,全县士绅为之缓颊。仗乡绅黄志璠等力保,始免于罪。一时县人目为狂士,声明大噪。

  石思静一生怀才不遇,暮年,金华府学曾慕名欲聘为教席,因患肺结核未能成行。所著《铁如诗抄》,毁佚于“文化大革命”。1918年6月25日病逝。

  有子五:有纲(伯常)、有纪、有统、有绪、有缵(石础)。


  选自《浦江百年人物》(张解民 江东放 编著)


信息来源:县地方志编纂室(数字档案备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