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浦江资讯 >专题专栏 >三农服务专栏
病虫情报:单季稻秧田综合防控意见
发布日期:2020-05-07 15:16 浏览次数:
 

单晚播种育秧工作即将开始,为育好无病、多蘖壮秧,达到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目标,特提如下综防技术意见。

一、做好种子消毒和拌种处理

在选好抗病良种基础上,做好单季晚稻种子处理可有效控制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预防秧苗期稻虱、稻蓟马、鸟类为害。

1)药剂浸种处理:预防恶苗病,可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2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对咪鲜胺抗性高的地区可适当提高浓度),间歇浸种消毒24-48小时(籼型杂交稻浸种12小时);预防干尖线虫病、恶苗病,可选用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500倍药液或18%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常规稻种子间歇浸种48小时、杂交稻种子间歇浸种24小时(籼型杂交稻浸种12小时),浸后用清水洗净。

2)拌种处理。在浸种催芽沥干后,每公斤稻种用35%丁硫克百威干拌种剂 8+10%吡虫啉可湿粉 20,拌种前谷种表面必须湿润,拌种均匀后闷半个小时后,可直接播种。

二、秧田适时化学除草

以莎草、阔叶草与稗草混生的水秧田及半旱秧田,在杂草出水面前(一般于秧苗三叶期),可选用54%苯噻•苄可湿性粉剂50-60克防除;前期除稗不理想的秧田,可在秧苗三叶期后(稗草三叶前)选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30克或2.5%五氟磺草胺50毫升除草,药前一天须排干秧板水,药后一天复水上秧板,秧田水不能淹过秧苗心叶,药后保薄水层3天以上;出苗后一定要保持秧板湿润,做到阴天半沟水,晴天平沟水,以利扎根立苗,同时还有利于提高除草剂的防除效果。

三、秧苗期病虫防治:单季稻秧苗期主要病虫有稻蓟马、稻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病虫害,抓好秧田期防治,不仅有效减轻本田初期的为害,也是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发生的关键环节,重点要做好以下技术措施。

1、清除农田“四边”杂草,适当推迟播种期,提倡集中育秧,培育壮秧。单季稻秧田选址应远离去年晚稻病毒病病田,彻底清除田埂、沟渠等“四边”杂草,减少中间寄主,破坏稻虱生存环境;适当推迟播栽期,避开一代灰稻虱成虫迁移传毒高峰期,可有效减轻发病。

2、抓好以治虱防病为主的病虫防治。用物理预防措施,采用防虫网、无纺布等材料覆盖秧田,隔绝二化螟、稻虱的为害和传毒;或在做好药剂拌种基础上,于秧苗冒青至移栽前,每隔7-10天喷1次药防治稻飞虱,每亩秧田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克兑水喷雾,同时做好螟虫和卷叶螟防治,农药可选20%氯虫苯甲酰胺10毫升,或20%氟苯虫酰胺10克等药剂防治;加强检查,对初发病毒病的秧田及时拔除病株,集中深埋入泥中,以减少交叉传毒,同时每亩用2%菌克毒克水剂(宁南霉素)200毫升+0.04%芸苔素内脂6毫升对水50公斤,对发病秧田及周围稻田,进行全田喷雾防治,隔5-7天再用药一次;移栽前2-3天用好送嫁药,务必做到带药移栽,减轻稻飞虱、二化螟、稻蓟马等害虫在本田初期的为害。

 

浦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0年第3

地址:浦江县浦阳街道西山北路75                     粮油第三期

电话:0579-84108966                                   202057


信息来源:浦江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