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蟾(1883~1969) 乳名银娥,字月圭,自号仙华女史、壶江女史、仙华少女。大畈夏黄村人。生于1883年5月31日(清光绪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其父黄昌谨(号竹斋)为清末儒医,精伤科。有五女,黄玉蟾居三,生而奇慧。幼年除习女红外,喜读书写字,诗词过目即诵。受其父独爱,从父习医,得传伤科奥妙。
黄玉蟾旧照
黄玉蟾书法遒美劲正,典雅秀色,上追钟王欧柳,下攻苏黄米蔡。为练就擘窠大字,立志苦练,临池摹写,不避寒暑。用旧布、敝帚蘸水,在墙上直书,远视精彩者,即用墨笔勾出,再描于纸,研摩比较,在旧居壁上,遗影斑斑。是以学书长年不断,书艺进展神速。
黄玉蟾书法·条屏
“珠联璧合”,是黄玉蟾在一张“千工床”上的题字(拓本)
其书作有自家板对一联“相赏有松石间意,自谓是羲皇上人”;白石殿联“时有祥云依白石,特将甘雨沛清溪”;大岭口堂楼祖宗容像两侧联“大岭开基一堂善庆;长君赞绪三代留芳”。笔势清丽遒劲,厚重深沉。县城城隍庙十殿横匾,乃其手书,观者无不叹服。在民间,求书者甚多,其中医处方签也视为珍宝收藏。
黄玉蟾书法·对联
1921年,黄玉蟾临《归去来辞》帖,付梓石印,县内书法名家张咸垲(字爽甫,县城城北人)作跋,谓:“初学欧阳,风神毕肖,真堪为吾浦闺秀露一角而令须眉减色也,不啻隋珠赵璧,老眼为开。”黄岩金一衡得其临《文征明诗卷》,赞誉“旦夕临摹,一嚬一笑,无不确类”。1929年6月,杭州西湖博览会曾展出其草书条屏、中堂、横额、对联,书法精工,风致潇洒,颇得声誉。
黄玉蟾临《归去来辞》贴(局部)
黄玉蟾又善剪纸,兼涉刺绣、麦秆贴。其剪纸构图新颖,工细精巧,朴实自然,充满地方特色与浓郁的乡土气息。1956年代表作《提篮仙女》收入《浙江民间剪纸》,“姿态优美,秀丽清新,堪与明代仇十洲、清代改十芗的仕女画媲美”(邓白语)。《仕女》、《蝶恋花》作品,2006年获“浙江省民俗风情剪纸艺术大展”传承保护奖。
黄玉蟾剪纸作品“梅雀”入编《浙江民间剪纸》(1956年)
黄玉蟾剪纸作品“提篮仙女”入编《浙江民间剪纸》(1956年)
黄玉蟾所绣的“扇袋”,字绣尤如笔写,金线勾出的雀蝶,十分工整
民国初年,曾任壶东小学校长、清溪村村长、县行政会议议员。新中国成立后,应浙江中医研究所之聘,赴杭州传授中医伤科。1969年10月14日病故。有《黄玉蟾书法》、《黄玉蟾剪纸》行世。《浦江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有传。
选自《浦江百年人物》(张解民 江东放 编著)
信息来源:县地方志编纂室(数字档案备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