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锡挺(1935~1997)原名善铤,字聪甫。郑家坞吴店村人。生于1935年9月3日(民国二十四年八月初六)。1951年7月在浦江县中山中学就读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在第十三步兵学校学习,后转入空军第十航空学校。1953年12月毕业,任空二师机械师,参加过解放浙江—江山岛和大陈岛及保卫领空的战斗。195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被选送到空军导弹学院、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深造,先后任第二炮兵驻某厂军事代表。1985年10月任副师职军事代表,翌年起兼任第二炮兵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被评为高级工程师并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12月定为技术五级,享受副军级待遇。
吴锡挺旧照
在吴锡挺47年的军事生涯中,有36年从事导弹研制工作。先在某导弹控制系统总装厂任军事代表组组长10年,为我国导弹部队验交了第一批武器装备。1970年调入某导弹总装厂,与同事们经过10年探索,一起攻克了弹体部组件六大工艺难题,完成了我国第一代中远程战略导弹的检验测试及各种飞行试验任务。1980年所撰专著《射程控制系统综论与比较》,被二炮部队和院校选作教材。1984年在进行东风三号导弹增程试验中,他经过近百次调研,查阅120余份资料,收集整理2300多个数据,在一年零七个月的试验攻关中未休息过一天,总结出一种新的射程挖潜理论。
“东风三号”导弹
东风三号导弹射程挖潜试验成功后,他作为该课题的副组长和主要参试人员,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荣立一等功。1990年起又组织完成东风三号导弹精度挖潜、防高温研究和小射程可靠性发射三项大型科研任务,撰写出版了《导弹发射为何东远西近》专著。此外,他还在军内和二炮系统《长缨》、《航空知识》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9篇。深邃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成为第二炮兵大型科研项目的带头人和导弹控制系统中屈指可数的专家,被誉为“导弹通”和为导弹发放“准生证”的人。
吴锡挺参与射程挖潜试验的“东风三号”导弹
他一生参加过20多次导弹试飞技术把关,多次在临射试验的关键时刻发现重大隐患,及时采取有利措施,确保导弹发射成功。两次参加代号为“神剑”的军事演习,并担任第二炮兵技术组副组长,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排除故障,为演习的成功做出了贡献。他先后任总工程师、高级顾问、专家,多次出国执行援外工程任务,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总参和二炮首长的表扬。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三等奖两次、四等奖一次,被评为第二炮兵优秀共产党员、“八五”期间科技工作先进个人。1997年1月17日因车祸遇难。《浦江县志》[1986~2000](中华书局2005年版)有传。
吴锡挺回浦江参加中山中学五十年校庆时与校友合影
选自《浦江百年人物》(张解民 江东放 编著)
信息来源:县地方志编纂室(数字档案备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