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浦江 >文化浦江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江豆腐皮捞制技艺
发布日期:2015-05-04 10:45 浏览次数:

浦江豆腐皮的最早文字记录在元末明初。清代《浦江乡言杂字》也有豆腐皮的踪迹:“豆腐肉夹”,即用豆腐皮包肉馅的美食。《浦江县志》进一步明确了这种美食佳肴的名称“炸响铃”,记载民国时,“炸响铃”成为浦江的一大特色名菜,名噪一时。这些都说明豆腐皮乃是浦江的一种传统特产,至今已有数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

浦江豆腐皮以吴大路村出产的最为出名,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曾对该村浦江豆腐皮制作销售进行过专门报道。目前全县有李源、沙仁头、钟村、魏村等十多个浦江豆腐皮加工基地,均采用清洌甘甜的山泉,传统的民间工艺,结合现代科技加工而成。所制作的浦江豆腐皮色泽光洁、薄如蝉翼、香味醇厚、久煮不糊。浙系菜肴中“干炸黄雀”、“游龙戏水”、“凤飞南山”等名菜,均以豆腐皮作原料,特别受不爱油腥、喜吃素食的宾客所称道,被人誉为豆制品的“皇后”,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近年还不断开发出多种诸如黑芝麻等豆腐皮新品种,向更高营养、更高经济价值方向发展。

据现代科学分析,豆腐皮营养丰富,内含蛋白质35 - 40%、脂肪5 - 20%、碳水化合物25 - 30%,还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如铁、钙、钼、硫胺素、核黄素等。它是过年、过节、走亲访友的馈赠品,特别是浦江一带产妇做月子都是以豆腐皮加鸡蛋为主食。因为它具有健筋壮骨、恢复元气的功效。同时,它也是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很好的营养食品。2009年,浦江豆腐皮捞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信息来源:浦江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