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浦江 >文化浦江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江米塑
发布日期:2015-05-04 10:30 浏览次数:

浦江人自古信神婬祭,浦江米塑于是成为独特的一种敬神拜祖的祭品,并逐渐成为一些节日摆贡的必备供品,曾在浦江全县广泛流行。

米塑早在宋代就有文字记载。据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中所记:“又有小儿戏剧糖果,如打娇昔、虾须、糖宜娘、打秋千、稠饧之类。”另据钱塘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密煎局以五色米粉塐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这是用食物制作玩具的佐证。千百年来,经过劳动人民长期的制作和实践,使这一传统艺术日趋成熟,形式更为多样,用途日益广泛。

浦江县黄宅镇前陈村是这一艺术盛行的地区之一。每年元宵节,这个村的新婚夫妇都要举行“新娘戏元宵”的仪式。这一天,新娘的新房要重新布置一番,以示庄重。而最重要的是新房中必须有新娘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而这些手工艺品中必须有用米粉团制作的各式各样的花馃艺术品,也即米塑,一一陈列出来展示新娘的心灵手巧,让人参观赏玩与评价。

目前,在浦江农村,如浦阳街道、岩头镇、黄宅镇、杭坪镇、郑宅镇、前吴乡等村镇街道,每逢祭祖及婚嫁喜庆活动,均可看到作为祭品和摆设供品的米塑踪影。2006年,浦江米塑被列入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信息来源:浦江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