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历来是书画之乡、礼义之邦,又是国家级的“诗词之乡”。在这片古老而又新兴的土地上,随处可见民间树帜结社,吟诗唱和蔚然成风;学校师生颂诗词写楹联,诗刊诗报遍地开花。这在全国是少有的十分可喜的社会文化现象。最近《月泉诗丛》付梓发行,又使这一现象得以升华。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值得学习和探讨。
因主编《浙江诗词楹联》,常有机会读到浦江诗友们的作品,对浦江诗词创作与诗教略有了解,今天亲见如此红火盛况,深为感动,借此机会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关于浦江诗词现象
现象,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浦江诗词现象,就是改革开放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以诗词创作为中心的文化现象。
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燕赵多豪侠,江南多才子”。一种地域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是有其深蕴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积淀的。浦江诗词发展能形成今天这样规模,估计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宋末元初,浦江就有遗民组结诗社,由吴渭、方凤、谢翱、吴思齐等诗人主持,出题征诗,评选结集而以《月泉吟社》之名刊行,成为当时一种壮举。这种结社酬唱的遗风,一直延续至今,代代文脉相传,使浦阳江畔才俊辈出。人杰地灵,祖祖辈辈汲取着仙华山、浦阳江山川之灵气,使这种文脉既绵长相传,又推陈出新而更胜一筹。
其二是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与培植。浙江作为文化大省,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传统的地方多得很,而浦江的诗词创作与诗教能独领风骚,更得益于党政领导独具慧眼。浦江许多优秀文化传统都一直得到党政领导重视,他们把诗词创作与传承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县的宏伟目标之一,与浦江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结合起来通盘思考,统一部署。在县文联、作协等相关部门的组织培植下,促使这一文化现象得以健康发展,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挥出独特的魅力和作用。
其三是浦江有一支热衷于诗词创作和诗教的当代才俊队伍。在这方面历代有一批有识之士在推波助澜,就如当今而言,一大批诗友不仅结社吟唱、努力创作、互相切磋、探讨提高而渐入佳境,更是克服困难、不辞辛劳,深入到各级学校,孜孜不倦培养幼苗、提携后学而使“薪火”愈加璀璨辉煌,《月泉诗丛》的出版足以说明这一点。在粗略地拜读《月泉诗丛》十种后,深为这一批诗友们的精神所感动。《清音集》的巾帼风采,读来如清风拂面、清音悦耳,称得上清水出芙蓉;《独石斋》诗画合壁,以梅为魂是高尚品格的心魂写照;有皓首雄心而对诗词追梦成真的《梦缘》;有辛勤园丁们为培育桃李的师魂写照和《满园春色》的心灵倾诉;有浓厚乡土气息、盎然生活情趣的“松吟”与小题出大雅而抒发心态的“文韵”;有颇多人生感慨,极具时代气息的诗词集锦《霁月抒怀》;而《玄鹿吟集》和《仙华吟草选粹》,或豪放或婉约,或雄浑或清丽的风格,汇集了浦江诗坛骨干的佳作。更可喜的有童趣盎然、受教于诗后而清新可人的《小荷初露尖尖角》,预示着浦江诗词后继有人。一套诗丛,老中青幼四位一体,组成了一部极富韵味的交响曲。作者们热爱这片家乡热土,赞颂改革开放以来的和谐幸福,多角度多方位地描绘大好河山与生活画卷,将爱国爱乡、亲情友情、师生情战友情等真情实感融于一体、赋予吟唱而成时代之强音、诗人的心声。《月泉诗丛》的发行,是浦江诗词现象的写真,是浦江诗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诗人们能甘于寂寞、“传薪”问道,为弘扬传统文化作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行大道,其精神值得学习与弘扬。
二、关于傅明夫诗词
因编辑工作而能经常读到傅明夫先生的佳作,十年前的《鲲鹏集》与现在的续集,我都认真拜读,深深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明夫先生年青时投笔从戎,后解甲执教,晚年热心致力诗教。少年即游艺诗学,兼修书法,诗词曲赋联文,各体兼长,颇多造诣。他是仙华诗社社长,是浦江诗坛和诗教的领军人物。他又是一位品格端正,老当益壮且可亲可敬的长者,一位睿智的老人。
(一)为时为事而作的诗歌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明夫先生遵循了这一创作原则。他的诗作涉足时代风云,跳动着时代的脉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各地以及家乡日新月异的社会风貌,在其诗中都有充分展示。笔触所及,描绘出一幅幅时代的剪影,体现了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他“以其诗鸣于当世”,“一见于诗,读之可以知其世”。如《满江红·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把新中国“开国”、“建设”、“腾飞”三个历史阶段以史笔直叙,以诗艺展示每个时期的时代特征。“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三首诗表现了明夫先生虽“身处江湖之远”,而“心忧天下”的情怀,是“家事国事”、“民瘼民生”常萦心头的有良知的人格体现。此类诗例不胜枚举。
(二)言质而意激的义理
质者,朴实之意。明夫先生的诗词,很少给人隐晦曲折之感,读之易与诗人产生共鸣,不必于藻饰雕琢之中去猜度作者的初衷。宋·阮阅说:“诗不着题,如隔靴搔痒”(《诗话总龟》)。明夫之诗不仅“辞约而旨达”,且“言质而意激”,他以平实、质朴而流畅的语言表情达意,表现出激越的情感,激动人心的内容,激进而敏锐的思想义理。
先看他的表现生活画卷和感事咏物的诗词,常常是娓娓道来,不着一语评判,可是撷取的形象、意象却就是人生感悟的心路,展示着时代特征,在叙述中寄于思辩,或不经意间转出议论,让读者受到启迪,如写梅、兰、竹、菊、松等诗词,都可见这一特点。
再看他面对现实世界所写的作品,无论是歌颂新生事物、先进人事,或关怀民瘼民生,或贬时弊斥腐恶等,常常以小见大,不事雕饰。试举《赞浦江花边》:“改革开通渠万条”、“层楼栉比入云霄”。巨变的家乡面貌在作者笔下,用小小的花边反映出来,用语既不浮泛,描绘极少夸张,却让读者体会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绩,感悟到诗中寄寓的义理。他以汶川救灾词,表达自己关怀民瘼的情怀,而“扛梁顶柱”救学生,“烛灯一豆”铸师魂等诗句,铸造了谭千秋老师一类的英雄形象,是感人至深的力作。
在访王羲之金庭观后,作者以“士民百代仰清臣”之浅切诗句,歌颂书圣之德才,借古喻今而“嗟今学者多趋利”,为官者少有人能安贫乐道,以“如君啸傲有谁人”的反问作答,现实与历史对话,寓意深刻。在《访马寅初故居》中,以“琤琤卓见”、“灼灼真知”赞颂马寅初的科学精神,嗟叹马老即使“慷慨千番”,却“忠言逆耳”,希望为政者能吸取教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读来深感诗人语虽浅显,其义振聋发聩。“眉间心上一弯月,孽海囚笼几许光”,这是《开封谒包公祠》中的诗句,渴望有严惩腐恶的包公,有为民请命的好官,用词平实而寓意深刻。作者在这些诗篇中,对人世沧桑,对世态万象,对时弊流俗,或感慨,或怜悯,或愤激,或沉思,以美丑对比手法和明白如话的诗句,含高度概括的警思,所表达的义理,令人深思。
(三)多角度多手法的抒情
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意”。《鲲鹏集·续》有为人民解放、国家建设、民族腾飞而奋斗的爱党爱国之情,有因报国忘家愧欠父母的孝道之情,有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夫妻恩情,有战友情,诗友情,含饴弄孙的关爱情。情系河山,感事咏物,而一草一木总关情。情者,爱也,无情并非真豪杰,爱是情的魂,情是诗之根。明夫之诗处处流淌诗情,读来润人心田,为之惊叹,油然而生难以抑制的感佩之情。这种情思生活中常有而形诸笔端却难,能感召人则更难。其诗作情感的抒发,大致有以下表现手法。
一是即事抒情。如《喝火令·杭州湾湿地》一词,上阕从久雨放晴、呼朋唤友到湿地访游,乘车船到达目的地,具体行程一叙到底;下阕抓住湿地所见,鹿羊鸥鹤与平莎渡口等动静描叙,人禽共处的湿地特征跃然而出。上、下阕各从主、客体落笔,以小见大,从多角度表现出杭州湾湿地优良的生态环境,表达的是抓好环保的深意,抒发的是面对大自然优美环境的由衷欣喜之情。其他叙事、叙人的诗词,或直接表达,或脉脉含情,或篇末点出,或贯穿通篇,融情于人,融情于事。
二是借景抒情。诗人热爱家乡,其笔下“浦阳江的春色”美不胜收,该诗仰观远处的山,俯瞰近处的江,岸柳、堤樟在阳光普照、暖风吹拂下,枝叶竞相生长,紫荆、红杏争先恐后地为大地织锦铺霞。在此色彩艳丽的大好春光下,诗人将赞美的热情落在两个“照”字上,花照之下的人,面对家乡美景,心情无限舒畅;而江滨的美景在人面的映照下,更加娇美,读来让人自然想起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名句,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借景生情,别有新意。又如描写家乡冬日美景的《蝶恋花·冬日郊游》,从郁郁苍苍的仙华道写起,捕捉到不易察觉的陌上溪头微露的尖尖草、娇小的梅苞,配上唱着清音的啼莺,面对大自然透出的春消息,作者抑不住内心喜悦。全诗无一字写情,却字字透出情意,融情于景,收到情景交融,意境独到的效果。
三是“比兴”寄情。以比兴手法寄托情怀,诗集中比比皆是,如《江城子·妻》就恰到好处地以此手法表情达意,收到情真意切的效果。上阕“苦丝萦,泪成晶”两个比喻与“历经磨难”“更深情”呼应,写出夫妻共患难,同命运,尝遍尝尽世态炎凉的遭遇;下阕以“雪压青松”、“玉泉成冰”比喻千金难买夫妻恩情之纯真精诚。结尾以均已霜鬓白发起兴,以妻停针线共弹瑶筝比喻夫妻双双安贫乐道、老而弥笃而共赴高雅境界,越老越恩爱的夫妻情令人动容。诗中抒写贤妻一生相夫教子,扶老携幼、奔波劳累和夫妻长相厮守的恩爱,也不着一个“情”字,借助比兴而将爱情、恩情贯穿全诗,极富艺术感染力。诗人从心灵流淌出来的真情,其意可圈可点,其情真切动人,达到一种优美境界。
傅明夫先生年逾八旬,然而老骥伏枥,心存高远。他那“鬂苍苍,又何妨”,“愿作人梯凭踏藉”,为发展诗教,扶植后学而甘当人梯的品格;他那“老来心志犹壮,耻学白头乌”,为繁荣诗词创作竭心尽志的精神;他那身处“咫尺”“穷斋”,却“胸有吴山楚水”的胸怀,堪称诗坛楷模。
“春水一江逐浪去,仅存硕果待人收”。《鲲鹏集》就是一大硕果,它虽是浩瀚诗海中的一朵浪花,但有这样一等诗艺的浪花溶入大海,相信“一朵也会澎湃”。
(作者谢丹月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副会长兼《浙江诗词楹联》主编。这是作者在浦江诗词现象暨傅明夫先生诗词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信息来源:浦江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