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726ZF160000/2025-74773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县交通局 | |
生成日期: | 2025-07-18 | 主题分类: | 组配分类: | 部门动态 |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初夏时节,浦江黄大线公路两侧的乡野褪去春日的绚烂,披上一袭蓬勃的翠绿。葡萄藤攀上支架舒展枝叶,黄桃树缀满青涩的幼果,桃形李的枝丫在微风中轻摇……这条蜿蜒于山水之间的公路,不仅是联通城乡的交通动脉,更是一条承载着希望与丰收的“共富之路”。
近年来,浦江县以黄大线为纽带,深化交通、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撬动沿线乡镇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从路网提升到服务增效,从产业兴旺到生态共富,黄大线正以崭新的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路网升级,铺就致富坦途 黄大线起于浦江经济重镇黄宅镇,终于北部山区大畈乡,是浦江腹地联通山区的交通要道。过去,这条路的某些路段坑洼不平,农产品运输损耗大,游客通行不便。2024年,浦江县投资3000万元实施黄大线提升改造工程,对岩头至大畈段等路段进行全面改建,合计里程20.871公里。 工程完工后,黄大线路况焕然一新:路面平整宽阔,交通安全设施齐全,沿线绿化整洁优美,路面性能检测优良率达100%。对于沿线农户而言,这条路的意义远不止于通行便利。“水果运输最怕路不好,好东西运不出去,客户也不愿意上门。”桃农张先生感慨道,“如今路修好了,水果损耗降低了,销售渠道也拓宽了,平均每斤桃子能多卖5毛钱!” 岩头镇礼张、龙溪等北部山区村庄几乎家家户户种植黄桃,总面积达1960余亩,年产量约700万斤。随着黄大线的升级,黄桃产业驶上快车道,带动农产品销售2500万元,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一条路的改变,不仅畅通了物流,更激活了山区经济的“造血”功能。 服务提质,赋能产业腾飞 公路设施的完善只是第一步,浦江县更注重以优质服务赋能产业发展。近年来,当地围绕黄大线布局多功能服务站、物流基地和客货邮站点,为交农旅融合注入新动能。 位于黄大线与351国道交叉口以西的浦江县冷链物流基地,是这一战略的重要落子。该基地占地40亩,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6800平方米,集信息、展示、仓储、交易、配送、服务于一体,为农产品提供冷冻冷藏、加工配送一站式服务。它的投用,有效弥补了浦江农产品流通与交易方面的短板,提升了农产品流通效率,让葡萄、黄桃等保鲜要求高的产品能够销往全国乃至海外。 得益于此,浦江葡萄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2024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6.7万亩,产量13.10万吨,产值约14.25亿元,品牌价值突破27.29亿元。冷链物流的加持,让葡萄从枝头到餐桌的时效大幅缩短,供应范围持续扩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黄金产业”。 此外,浦江县还大力发展农旅采摘产业,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自驾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农户既能现场销售,也能通过电商平台接单,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路景相融,邂逅诗与远方 黄大线不仅是一条产业路,更是一条风景线。浦江县积极服务县委县政府“文旅富县”战略,将公路建设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让“路中有景、景中有路”成为现实。 穿过礼张村的黄大线,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礼张村礼张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素有“书画第一村”的美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人文韵味相互浸润,造就了礼张村特有的魅力。清代以来,涌现出张书旂、张振铎等书画名家,村内古祠堂、鹅卵石巷道、百年银杏树与白墙小院相映成趣,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黄大线从村中蜿蜒而过,似一条纽带,连通游客与诗和远方。 沿黄大线向北,大畈乡的山水旅游资源同样引人入胜。万年上山文化遗址、清澈的壶源江、层叠的梯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秘。浦江县还依托黄大线布局绿道、观景台和骑行驿站,让游客能够慢下来、住下来,深度体验田园生活。 共富未来,路在脚下延伸 从“修一条路”到“兴一片业”,再到“富一方民”,黄大线的蜕变是浦江县交农旅融合发展的缩影。下一步,浦江交通部门将继续创新思路,打造更多美丽公路,带动更多田园风光,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待到金秋时节,黄大线将迎来最繁忙的时刻:农用车满载果筐往来穿梭,游客的欢声笑语回荡在采摘园中,快递货车将浦江的甜蜜送往全国各地……这条“共富之路”,正以蓬勃的生机,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踏上黄大线,邂逅的不仅是风景,更是浦江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的坚定脚步。
信息来源: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