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726ZF010000/2023-52566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县府办 | |
生成日期: | 2023-07-14 | 主题分类: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浦江县人民政府
关于对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黄宅7号
建议答复的函
洪庆华代表:
您在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上山遗址文旅融合新高地的建议》被列为重点建议,确定由县政府主办,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陈鹏进领办,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融媒体中心、县上山遗址管理中心、县社发集团、黄宅镇会办。现将办理落实情况函复如下:
一、聚焦规划先行,绘就文化发展蓝图
打造上山遗址文旅融合新高地,首重规划引领。目前,上山遗址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上山遗址相继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入列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和“考古中国”项目。作为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最确切的稻作遗存,上山文化是溯源中华文明的光辉起点,是继良渚之后可直接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大文化遗产,为更好地研究和宣传上山文化,2010年《上山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9-2025)》经省政府批准公布;2015年10月完成省级公园规划《上山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2020年启动国家公园规划《上山考古遗址公园规划(2020-2035年)》编制,目前已完成评审稿,初步形成了以上山遗址公园项目建设为抓手,上山遗址申遗联盟成员单位多点开花的上山文化发展蓝图。
(一)全面推动大遗址的保护和发掘。2006年11月,“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在浦江举行,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严文明等对上山遗址发现的重要性予以肯定,“上山文化”正式命名,这是浙江乃至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是“万年浙江”的文化之源。同年11月2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要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经过22年的考古调查,目前在浙江省金华、衢州、绍兴、台州等4个市11个县(市、区)先后发现上山文化遗址21处,它们以钱塘江流域的金衢盆地为分布中心,形成了一个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的遗址群,是迄今中国境内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罕见的。在各方大力支持下,浦江联合遗址群属地和研究机构先后搭建起“上山文化研究中心”“上山文化遗址联盟”“中华万年考古遗址联盟”“中国水稻研究所上山稻作研究基地”等四大核心保护研究工作平台,发布了浦江宣言和签署了联合申遗城市章程等内容。2022年我县成立了上山遗址管理中心,并相继启动了《上山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修编)》《上山遗址保护管理规划》《上山文化遗址群突出普遍价值研究(含申遗策略)研究课题》《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预备名单文本》《上山文化遗址群规划与工程设计导则研究》等上山文化遗址群的6个项目编制。
(二)加快推进遗址公园的建设。2013年,上山考古遗址公园获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后,我县先后投入1.8亿元,开展了渠南砖厂、小化工厂等工厂搬迁工作;2016年,完成上山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完成了两个遗址本体的保护展示棚,并对外开放。2020年,完成二期工程,进一步打开了公园的框架。2022年12月,上山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国家公园的规划编制,公园规划面积约1200亩,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程总投资达20.54亿元,由浙江浦江上山稻源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公园建设和项目推进,主要建设内容为遗址博物馆、上山文化研究中心、游客服务街区、休闲度假区、科普研学区、文化交流区等。
二、着力多维宣传,挖掘遗址文化内涵
近年来,拍摄央视《寻古中国》、浙江卫视三集考古文献纪录片《万年上山》等系列纪录片20余部,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播出。浙江国际频道《世界稻源之谜》《Welcome to Zhejiang》节目在上山拍摄。《万年上山》双语专题片在国际频道巴黎、美东、美西晚间黄金时段播放。上山文化遗址群作为“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重要文明历史发展节点的见证,不仅是浙江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独特标识,只有在申遗、推介和文教的多维度的宣传,才能让“上山文化”的金名片越擦越亮。
(一)加快推进申遗工作。2022年,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上升为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写入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浙江省政府成立了上山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专班,由分管副省长任专班召集人。目前,省工作专班已召开两次专班工作例会,对推进申遗工作作了部署,提出了申遗“两步走”奋斗目标:
1.近期目标(2022-2025年):建成上山遗址博物馆(世界稻源博物馆),入列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已经完成立项),上山文化遗址群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中远期目标(2025-203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争取2035年申遗成功(省文物局报告省委的目标)。
对标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10000年上山、5000年良渚、1000年宋韵、100年红船”浙江文化标识,实施的“启明星”计划,作为上山文化遗址申遗工作的重要成员,我县将主动向上请示、横向对接,不断推动申遗工作向前推进。
(二)加大研究宣传力度。2021年,成功举办“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首个国博展-“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2022年,“上山文化研究中心”(“上山文化蒋乐平工作室”)建成投入使用,通过柔性引才方式,聘请上山文化发掘者常驻浦江开展学术研究。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统筹下,先后邀请中科院吕厚远教授团队、美国斯坦福大学刘莉教授团队、浙江大学林舟教授团队来到上山开展稻作农业起源、地貌演变等课题研究。与美国、香港、中科院、北大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学术机构展开科研合作100余次,出版《浦江上山》《上山文化:发现与记述》《上山文化论文集》等20余部研究著作,近期在权威学术刊物《自然与文化遗产》推出上山文化专刊一期。“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首席专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在央视《开学第一课》栏目讲述《一粒稻米的故事》,向国内外介绍上山文化。同年9月,省运会圣火采集仪式暨火炬传递仪式在上山举行,上山元素亮相首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
(三)加强文教领域推广。2022年9月,王巍理事长在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上向全国中小学生介绍上山,同年10月,三集考古文献纪录片《万年上山》播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巨大反响。上山文化相关内容已编入浙江省小学地方课程通用教材《人·自然·社会》,浙江广大师生积极探索跟进,身体力行讲好一粒米的故事,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打造非遗和农耕为主题研学活动,自2016年11月公园建成并免费开放以来,已接待观众约160万人次。2022年获评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023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正高级教师祝响响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案,建议将“上山文化”内容编入全国中小学教材,进一步拓展中小学生知识范畴,充分认识万年文化史,增强文化自信。
三、探索多元运维,打造遗址发展业态
浦江是“万年上山、千年郑义门,百年书画兴盛地”,县委在十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打造“万年文旅特色县”战略。依托万年上山,融文促旅,品牌赋能,推动具有牵引性的文旅产业越做越深,从而反哺上山文化历久弥新、越挖越活。
(一)扎根“稻元素”农旅特色。以“稻元素”为核心,开辟稻田300亩,在遗址公园内重点打造稻作农业展示区。同时打造了全国首个田间稻作博物馆,开创性地种植了1950年以来的不同年代水稻品种66个,全面直观展示水稻品种分布的时空演变进程,成为网红打卡地。通过进一步展现万年上山农耕文化魅力,推动“文旅富县”向纵深推进。
(二)打造上山文化景区配套。凭借上山文化影响力,毗邻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我县招引了“中国浦江万年上山文化村”项目。该项目以“一核一轴三区四园”为规划蓝图,打造一座中国上山·活态遗址文化露天博物馆。项目占地3331亩,总投资42亿元,谋划打造集上山文化体验、主题IP游乐、自然文化研学、康养度假旅居为一体的长三角区域微度假目的地。其中上山文化轴包括上山文化艺术中心、上山非遗坊、上山研学教育中心、上山会客厅、耕心学堂、禅修颐养中心、上山驿(精品酒店)、上山国际会议中心等功能分区,为传播发扬上山文化,打造国家级的研学营地提供了更多的感受空间。
(三)研发“上山+文创”产品。近年来,上山通过文创赋能传承万年历史文脉,凸显遗址特色,激活发展新动能,为上山遗址成果展示搭建了更大的活化空间。通过推动 “万年上山”全类别商标注册,依托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成果,上山积极参加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聚焦特色文旅产品,对接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水晶、陶瓷、绗缝等文创产品,让“上山文化”研究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衷心感谢您对上山文化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也希望您对政府工作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政府工作。
浦江县人民政府
2023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