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726000000/2023-51804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浦江县地方志编纂室 | |
生成日期: | 2023-06-19 | 主题分类: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根据《关于推进历史文化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浦志委发〔2019〕1号)文件精神。2023年6月15日,浦江县地方志编纂室组织县历史文化研究课题评审专家于文统、何金海、张伟文、张解民、孙宇彤、洪国荣、徐千意、张抒、费泓淳9位专家,对2023年申报的4个历史文化研究课题进行评审。现将评审结果公示如下:
一、《锦香楼诗稿》校注
1.申报人:贾剑挺
2.课题内容:《锦香楼诗稿》,清贾应鸿撰。贾应鸿(1762-1832),字志飞,号貂山,别号帚眉山樵,现白马镇旌坞村厅里派二房人。浦江东乡一带的大诗人,诗稿以作年先后为次,始自乾隆四十九年甲辰,终於道光元年辛巳,计十二卷,皆为古今体诗,共856首,后附貂山赋草,内有五篇赋。诗稿原件藏于浙江图书馆,民间目前为止,还不曾有见,已成孤本。为让孤本不再束之高阁,重新回到家乡,回到读者手边,让更多的读者读懂诗篇。
3.专家评审意见:古代文献的传播离不开后人的收集与整理,整理校注孤本浦江地方文献,是一项文化抢救工作。对清贾应鸿诗作《锦香楼诗稿》进行整理与研究,是对清末浦江诗歌文化资料的有益补充,也是弘扬浦江本土诗词文化的一种努力。建议成书加入锦香楼诗社相关背景内容,校注过程中,需文本细读、文献考订二者并重,传承经得起历史洗磨的优秀文化经典。
4.专家评审结果:文史整理类二级课题。
二、《刘笙村志》
1.申报人:鲍黎明
2.课题内容:浦江县岩头镇刘笙村已有几百年建村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编修村志具体细致地记载和反映本乡本土的地域文化,如地理环境、风景名胜、传统产业、生产工具、生产技艺、土特产品、民俗风情、风俗习惯等,为地域文化及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积累丰富资料。《刘笙村志》的编修,在记载地域文化、记载乡村历史、留住乡情、抢救乡村历史文化、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意义重大。目前,刘笙村已经完成编修村志前期工作,成立《刘笙村志》编委会领导小组,完成部分资料收集整理,完成《刘笙村志》目录初稿。
3.专家评审意见:村志是记载一村范围内自然和社会诸事物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提出:“指导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做好志书编纂工作。”编修村志已列入顶层规划。编写村志的过程是收集、整理档案史料的过程,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口熟能详的村史传说就会被后人遗忘,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永久保存。编写可以在正确的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弘扬社会主旋律,宣传时代精神,有利于乡村人们继承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忘过往,励精图治。村志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可以反映村民的生活、情感。当地群众可以从村志中了解乡村情况,热爱自己的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此次《刘笙村志》编修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希望能够把此次《刘笙村志》的编修工作打造为精品样本,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引领。
4.课题评审结果:史志类一级课题。
三、《浦江味道》
1.申报人:王向阳
2.课题内容:《浦江味道》选取浦江较为典型的50种美食,以纪实的风格写成50篇文章,分食之美(食品)、菜之鲜(菜品)、饮之爽(饮料)、饵之趣(零食)等四个部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墨:一写故事。有关美食的故事,尽量写得详尽,注重细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二写文化。隐含在美食里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意义深远,能写尽写;三写技术。对于美食的制作技术与过程,尽量突出“色、香、味、形、营养、卫生”六个维度。全书大约15万字,200页左右,书前排10页左右彩图,直观展示浦江美食的风采。
3. 专家评审意见:“民以食为天”,时至今日食物已经远远超出了满足生理需要的范畴,吃的文化已经超过了吃的本身,有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美食也承载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饱满的个人情感记忆,《浦江味道》所涉及的“色、香、味、形、营养、卫生”等方面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力求突出地域特色,将个人记忆上升到集体记忆层面。希望《浦江味道》成书后可以成为继《吴氏中馈录》之后又一本介绍浦江特色美食文化的经典著作。
4.课题评审结果:民间文化类二级课题。
四、《奕叶吟集》校注
1.申报人:郑小雷
2.课题内容:《奕叶吟集》是义门郑氏历世先祖诗歌总集义门郑氏最为重要的典籍之一。义门后人一直将此书奉为瑰宝。明清以来,郑义门不断对《奕叶吟集》进行增补、删减。明永乐十六年,郑允宣(昺)将先祖诗歌编为3卷,明后期增为4卷(现存抄本,郑崇岳序)。清康熙中,郑尔垣增编4卷,将《奕叶吟集》合为7卷。清嘉庆、道光年间,郑楙在曹开泰、张凤翔等人的帮助下,重新编为8卷。郑楙所编8卷本,从最早的七世祖郑铭一直到清代郑棫为止,收录了郑义门110位先贤的诗歌,基本网罗江南第一家先祖的重要诗作。郑楙编纂过程中,对清初以前的先祖诗歌大量进行删减,如卷一第一位诗人郑铭,明本收21首,而郑楙本仅保留5首,郑涛诗,明本收43首,郑楙本仅13首。各种版本实际保存的诗歌总量很大。本次校注拟以郑楙本为底本,同时将各版本诗歌逐一进行对照,对删减的诗歌家全部予以汇集,附录在相关先祖之后。虽然工作量很大,但可尽最大可能保存了历史资料。同时还将收集与《奕叶吟集》相关的人物、史实及相关资料,作为附录,以供参考。
3.专家评审意见:由于时代变迁,今天的郑义门已找不到完整的一部《奕叶吟集》。研究江南第一家的专家、学者,因为没能看到此书,无法深入研究。校注《奕叶吟集》对于传扬江南第一家优秀家风、深入挖掘江南第一家历史、丰富浦江诗歌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注《奕叶吟集》有较大难度,目前所收到的四个版本,诗歌文字有一定的差异,加之人物众多,校勘及考证的工作量大,专业性强,需广罗众本,选定底本进行校勘,使原来异本纷呈、篇章散乱重复,书名不一、讹误众多的书籍得到校正,去伪存真,形成定本传于后世。
4.课题评审结果:文史整理类一级课题。
公示时间:从2023年6月19日起至6月26日止。
联系电话:84125531
浦江县地方志编纂室
2023年6月19日
信息来源:浦江县地方志编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