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浦江资讯 >浦江要闻
“两考”临近,家长宜“稳”字当头
发布日期:2023-06-01 09:37 浏览次数:

中高考快到了,大家对考生的关注度急剧增加。不少考生家长更是忧心忡忡,有的怕周围环境干扰孩子,有的担心孩子考不好,有的为孩子睡不着而焦急……有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表示,家长有时也需要考前心理疏导。

多了解孩子,心自然不慌

明明心里有担忧,还要假装平静,连走路、说话都小心翼翼;看到孩子压力大,心急又心疼……汤溪中学心理高级教师陈波告诉记者,考生家长的这些表现是正常反应,但不能过度,因为这些焦虑情绪会传导,对孩子有害无益。

市民侯女士的孩子今年高三,每次去看孩子,她就莫名紧张。市民蔡女士的孩子最近睡眠不好,复习不进去,她看着特别着急。陈波说,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不能孩子一急家长跟着急。

“对孩子心里有数,心自然就不慌了。”她说,其实孩子比家长更容易焦虑,担心越多,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记忆力下降,进而感到浮躁,压力和焦虑也就来了。所以,家长要先稳住情绪,陪伴孩子,帮助他们静下心来,理清脉络。

当下,家长要多包容孩子,允许一些意外情况发生。但包容不等于纵容。有些家长怕引发孩子情绪波动,不太敢反对孩子做不合适的事。比如,有些孩子借着压力太大需要玩游戏来放松而一直打游戏。“孩子确实需要劳逸结合,但也要注意,太放松后的状态不利于考试。”

孩子的困惑可以这样解

面对考生面临的困惑和焦虑,家长可以给予适当引导和帮助。

孩子出现失眠时,要理解这是正常现象,不要把睡觉当成任务。很多孩子觉得睡不着会影响考试发挥。其实,这个影响不见得很大。比如说,孩子有时候玩游戏到深夜一两点,第二天还是该干吗干吗。

不想睡干脆不睡,可以起来看书、做练习,困了自然就睡着了。此外,既然躺床上睡觉了,就不宜翻来覆去。如果睡不着,可以想象自己躺在沙滩上,感受阳光的温暖,慢慢也就能入睡。其次注意饮食,让孩子多吃一些纤维素比较丰富的食物,睡前喝一杯纯牛奶等。

考前适度紧张是正常的,有利于临场发挥。但家长不要跟孩子说“不要紧张”,孩子会觉得不被信任,可以教孩子一些调节紧张的方法。比如,跟孩子去探究紧张背后的原因,帮孩子理清楚怕什么。如果孩子说害怕失败,那就问他,考试失败最坏的结果会怎么样?真的会严重到无法接受吗?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担忧有用还是解决问题有用?问完之后,家长要跟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考生还容易出现人际困扰问题。中高考的竞争不是班内的竞争。一个好汉三个帮,同学的成功其实也是自己的成功,有时候可以互相助力,因此同学之间尽可能相互支持。心理学上有个研究,经常因一些小事情会去麻烦别人的,别人也更乐意来帮助你。从来不去麻烦别人,别人觉得你这个人也不太好相处。所以,有时候我们去麻烦一下老师、同学,不是坏事。

有些孩子会经常说起在学校学习、生活被干扰。比如,寝室里有人磨牙、说梦话、打呼噜,有同学自修课讲话等。有时候,越讨厌干扰,就会越去注意干扰。既然客观的东西没法改变,就只能改变自己,家长不妨引导孩子把抗干扰当成一种挑战。

最后,陈波提醒,家长不要制造紧张气氛,凡事小心谨慎也没必要。至于考前这段时间要不要送饭、送菜的问题,家长最好根据孩子的需求来,以维稳为主。

(据金华日报)


信息来源:今日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