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浦江资讯 >浦江要闻
“飞线”充电需“斩断” 你家小区还有吗?
发布日期:2023-05-12 09:37 浏览次数:

本报消息(记者 陈好 徐晗昕)近年来,轻巧方便的电动自行车成为大家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然而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激增,电池自燃、使用“飞线”充电酿成火灾等情况也时有发生。随着大家安全意识的提升,共享充电设备也走进了各个小区,那“飞线”充电的问题是否有所改善呢?

在城区和平北路60号,记者看到,一根黄色电线从一楼窗台接了出来,给一辆电动自行车充电。充电插板和电动自行车插头相连处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而就在这辆电动自行车旁边,就是两个煤气瓶,看得让人胆战心惊。据该栋楼的一居民介绍,从家里拉根电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对小区居民来说已经是常规操作。

“白天电动自行车充电算少的,晚上只要有电动自行车的居民都会拉电线出来在室外充电。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充电的地方,大家都是电线拉下来充电,充好了收回去。”居民李阿姨说。

边女士是该小区的住户,她向记者反映,小区共有三栋房子,80户人家,在和平北路58号设置的十几个共享充电桩根本不够充。“那边车都停满的,我们要充电,车停不进去,就没有办法了,只能自己家里拉出来充一下。”边女士说。

那么情况是不是如边女士所反映的这样呢?随后记者来到了和平北路58号,一进楼道口,一根黑色的电线一端从居民家窗户中“飘”了出来,另一端的插座悬在空中,一辆电动三轮车正在充电,而车的旁边还放着木板、遮雨棚等易燃物,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电动三轮车的旁边就是共享充电桩,那居民为什么从自己家里接电出来呢?

“充电的开关没有电了,所以我们拉出电板充一下的。”住在一楼的沈奶奶告诉记者,这条电线就是自己拉来充电的,因为小区内的共享电桩已停满了车辆,而自己停车进去的这几个插口却充不了电。“我们向上面反映过,他们也叫人来修过的,但是修了之后还是经常坏掉,充电的人又多。”沈奶奶说。

沈奶奶介绍,小区位于人民广场西侧,人流量众多,外来车辆进来充电的也不少,有的充完就干脆停放在这里,挤占了位置不说,导致小区内真正有需求的居民充不了电。

记者在和平北路一带观察了一圈,发现存在不少“飞线”,尤其是一些老旧小区,长长的电线顺着墙壁垂下来,而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的插座则都是直接悬挂着,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即便有的小区设置了自助式的统一充电站,也没能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有些人是考虑到要投钱,一块钱只能充几个小时感觉不划算,还有一个原因是感觉不方便,家里充一下简单。”太白路社区党委副书记钱红巧说,“安装充电桩需要一定的场地,要盖棚,有些地方条件不具备,能装的地方我们和相关部门联系了,他们都会来安装的。”

随后,记者又来到坛下D栋1单元,在这里记者看到在小区入口处就有一辆电动自行车在“飞线”充电,而且在这辆电动自行车的边上就有一个燃气管道的装置,如果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走进小区,发现附近就有一个共享充电桩,里面却没有一辆电动自行车在充电。小区设有集中充电棚,该市民在自家门口充电是为了省事、图方便还是其他,原因不得而知,但记者必须明确的是,为图方便,从家里把电线“飞”到楼下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这种危险行为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市容市貌。

记者从县消防救援大队了解到,一直以来,因私拉电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而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屡见不鲜。事故惨痛,教训深刻。但在当天的观察中,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违规在楼道内停放等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除部分小区充电桩配备不足外,居民安全意识淡薄、心存侥幸也是主要因素。

“违规充电或者将电动自行车搬上楼充电,一旦起火燃烧,产生的火焰和高温有毒烟气在短时间内就会充满整个通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县消防救援大队文溪东路站指导员赵佳健介绍,电线长时间暴露在空气当中,会导致电线老化,造成触电漏电的风险,而且电瓶车火灾不容易扑救,燃烧时间长,如果住户私自用“飞线”充电,在没有过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火灾的概率会增加。

消防部门表示,根据《浙江省消防条例》第五十九条之规定,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私拉电线和插座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的,一旦发现,有关部门将责令改正,并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破解‘飞线’充电,需要‘疏堵结合’。”赵佳健告诉记者,消防部门也会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加大宣传力度。

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不仅占用公共通道,阻碍行人通行,还可能造成火灾等安全隐患,这种不文明行为已经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解决“飞线”充电乱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积极主动,为业主提供充足的停放空间,满足电动自行车最基本的充电需求;另一方面居民也应该提高自觉性,意识到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飞线”充电的危害性。

(编辑:陈好 徐晗昕)
信息来源:今日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