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手机版首页 >>浦江资讯 >>浦江要闻
六乡镇“飞地抱团”为共富“造血”

发布日期:2023-03-10

本报消息(记者 陈好 徐晗昕)“这是刚刚烧出来的洛神花酒。去年,我们村和花桥乡塘波村一起种植了14万斤洛神花鲜果,烧出了近3万斤酒……”日前,郑宅镇寺后村党支部书记蔡东锋高兴地向记者展示新烧的洛神花酒,眼里满是收获的喜悦。

近年来,郑宅镇通过好家风牵引、资源挖潜、合作共享等模式撬动了共同富裕的杠杆,集体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式增长。为了让共富的火苗燃得更旺,郑宅镇积极探索“党建联建+飞地共富”模式,依托优势项目,让东西部多个乡镇抱团发展,跑出共同富裕加速度。

在郑宅镇寺后村的浙江洛神酒业有限公司,上百缸正在发酵的洛神花有序排放着,散发着阵阵清香。经过三四个月的发酵,酿酒师将发酵好的洛神花放进蒸馏设备酿制洛神花酒,通过高温烧制冷却,洛神花酒便从管道口潺潺流出,口感醇厚,受到不少爱酒人士的好评。看着一坛坛酿造的新酒,蔡东锋满是喜悦,他说:“我们村在原来种植洛神花的基础上,去年,牵手花桥乡塘波村又种植了100亩洛神花,提高洛神花鲜果的产量。此外,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带动了两地村民的种植积极性。”

2019年,寺后村投资300余万元实施了以洛神花酒厂为主体的乡村振兴项目,兴建了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拥有标准化酿酒设备,年产白酒5万余公斤的酒厂。酒厂在各方关心帮助下,还与浦江春晓副食品店、县国资小店、花桥特色农产品义乌店及山东济南经销商签订了销售协议,打通了销售渠道。在项目的支持下,去年寺后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43万元。

以此为基础,郑宅镇成立了“洛神花共富工坊”,将该项产业前景好、投资成本少、经济收入稳的项目,通过与杭坪镇、花桥乡、虞宅乡、大畈乡、中余乡等五个兄弟乡镇签约,在山区进行扩种,提高洛神花鲜果供应量,解决山区闲置劳动力和农田抛荒问题,实现“飞地”抱团。“六个乡镇共同种植洛神花,相信今年的产量肯定能实现翻番,产值也能够实现翻番,我们对酒厂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蔡东锋说。

“洛神花共富工坊成立后,计划在杭坪镇、花桥乡、虞宅乡、大畈乡、中余乡等山区乡镇扩种洛神花300余亩,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00个,带动农民增收200余万元。”郑宅镇有关领导说。

以洛神花为媒,我县六个乡镇抱团发展,让洛神花盛开在六个乡镇的沃土之上,结出“共富之果”,这样的“飞地”抱团是郑宅镇的又一次有益探索。就在去年,郑宅镇、中余乡和花桥乡牵手共同开发经营总投资约8000万元的郑宅镇前店村综合物业大楼项目,依托郑宅镇区位优势,通过优势村与山区乡镇联合,重塑集体经济,再以招投标方式对外出租,从而带动山区乡镇集体经济发展,助推共同富裕。

“这个项目是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项目化推进,整个公司的产权非常清晰,保障‘飞地’项目快落地快生产快收益。”郑宅镇有关领导说。

目前,前店村综合物业大楼已经结顶,内部装修正在进行中,项目建成后可提供44个商铺、470余间人才公寓,通过招租,预计每年可达800万元以上收益,按投资比例,花桥乡、中余乡每年分红超160万元以上。

近年来,郑宅镇加速推进“强村富民”行动,持续把“党建联建”作为共同富裕的“红色引擎”。一方面通过“联企抱团”的开发模式,引导村集体盘活优质资源、招引优质项目、引入优质企业;另一方面凭借“飞地抱团”项目优势,健全政府主导、产业联盟负责、集体经济公司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模式,持续激发强村富民新动能。去年,郑宅镇经营性收入百万强村达8个以上,实现50万元经营性收入村全覆盖,预计到2024年实现经营性收入百万强村全覆盖。

下一步,郑宅镇将充分利用自身的区域优势,通过资源挖潜、合作共享,将郑宅镇现有的好项目挖掘、分享给山区兄弟乡镇,抱团发展,实现集体经济增长、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中心镇带领山区乡镇的共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