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726ZF010000/2023-59129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县政府办公室 | |
生成日期: | 2023-12-29 | 主题分类: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一、建议办理的基本情况
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以后,县政府共接到204件代表建议的办理任务,其中重点建议7件。县政府高度重视,由县府办按照明确职责、分工办理的原则,对建议进行梳理并提出初步交办方案。对承办单位有疑义的一些建议,召集有关人员进行分析研究,逐一拟定主、会办单位。3月17日,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建议办理工作方案;4月4日,召开2023年政府系统建议提案交办会,逐一分解落实到70余个承办单位。经过各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建议的办理答复工作顺利完成。
二、7件重点建议的主要办理情况
7件重点建议所提问题涉及面广、影响度深,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按照重点建议重点办的要求,办理工作由胡作滔县长牵头抓总,由龚涛涛常务副县长具体负责组织推进,按工作分工由分管副县长领办,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理清了办理思路,通过认真调查研究、主动沟通联系、采取有效措施,使7件重点建议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1.潘宇阳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助推浦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浦阳23号),由龚涛涛常务副县长领办。近年来,我县谋划出台一批重要政策,助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是加强机制建设。建立以县委书记为主任的招商委工作机制,制定招商引资大部制招商方案,成立十个招商分部,严格落实“一把手”抓招商主体责任,建立县委书记、县长“双部长”的招大引强“大部制招商”攻坚机制。二是打造“千企百员”队伍。按照“一企一员”服务模式,重点企业全覆盖配备代办员。通过“云政通”数字化改革,项目代办“多跑”变“零跑”,云预审”项目联审联办流程再造再提速,惠企政策全链条跟项目增值全覆盖。三是强化要素保障。近三年来,我县共供应工业用地3029亩,今年继续确保工业用地供应不少于1000亩。2022年,低效工业用地集中连片整治共拆除1134.22亩;出清低效企业120家,总面积2413.35亩;完成供而未用整治16.8亩;工业用地临时改变房屋用途7.2万平方米;低效仓储物流用地整治135亩。
2.洪向利代表提出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黄宅8号),由龚涛涛常务副县长领办。我县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工作部署,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全面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出台《浦江县关于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面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涵盖5大环境18条68项改革举措、N项营商“微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二是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改革,持续深化“一网通办”“跨域通办”,常态化推进162项事项跨域通办相关工作,经验做法获省委改革办《竞跑者》刊发。提升项目审批服务效能,实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突出项目前期准入的并联预审服务,实现有需求的企业工业投资新项目“拿地即开工”。优化纳税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十税合一”“主税附加税合并申报”加强“掌上办”宣传推广力度,实现税务事项清单网上办、掌上办全覆盖。三是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推进科创金融工作创新,截至目前全县银行机构已累计为342家科创企业发放贷款626笔、金额54.7亿元。开展“贷款码进市场”服务活动,目前已累计支持1218户小微市场主体获得贷款17.1亿元,持续解决“融资慢、融资难”问题。发挥金融职责,促进缓税、留抵退税、减税资金直达市场主体,2022年累计办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4.8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6.1亿元、减免“六税两费”0.8亿元。
3.潘奇文代表提出的《关于扶持我县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浦南4号),由郑燎原常委、副县长领办。近年来,县政府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深化优质服务。县领导全面走访调研企业,与企业家“面对面”对话,精准解忧纾困。设立全市首个市监、税务“一站式”联办专区。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出台《支持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十条措施(试行)》,加快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并将在每年新供工业用地中安排 200 亩以上土地,支持本土高成长性、高税无地企业发展。三是硬化金融支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出“好家风”“好商风”等“纯信用”信贷产品,解决小微企业缺少抵押物问题。鼓励县融资担保公司提高融资担保覆盖面和放大倍数,降低融资担保费率。四是强化平台作用。实施“信易+”工程,为守信企业设“绿色通道”。成立企业服务综合平台(企业码平台),实现“最多跑一次”。推出“浦江人才网”,为小微企业引才用才构筑线上平台。
4.洪庆华代表提出的《关于打造上山遗址文旅融合新高地的建议》(黄宅7号),由陈鹏进常委领办。依据“万年文旅特色县”战略,积极打造上山遗址文旅融合新高地。一是聚焦规划先行,绘就文化发展蓝图。2022年我县成立上山遗址管理中心,相继启动《上山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修编)》等6个项目。12月,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二是着力多维宣传,挖掘遗址文化内涵。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上升为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并成立工作专班。2021年成功举办首个国博展-“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2022年省运会圣火采集仪式暨火炬传递仪式在上山举行,上山元素亮相首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三是探索多元运维,打造遗址发展业态。完成全国首个田间稻作博物馆建设,致力打造一座中国上山·活态遗址文化露天博物馆。积极推动 “万年上山”全类别商标注册,聚焦特色文旅产品,不断开发水晶、陶瓷等文创产品。
5.魏斌聪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障的建议》(白马、郑家坞3号),由贾珊副县长领办。近年来,我县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集中流转。县政府在2022年新修订的现代农业扶持政策中明确:“对当年新增集中连片流转面积50亩以上且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通过招投标平台流转并签订规范流转合同的,给予属地乡镇(街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一次性每亩50元和200元的奖励。”二是探索“公司化消薄”助推集体经济壮大。目前,全县共有多种类型的强村公司共47家,覆盖85.46%的行政村,总资产亿元以上公司3家,5000万以上5家。三是完善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双雁争先”行动,调整一批不合格不胜任村社干部,排摸选配一批带富能力强、治理经验丰富的村社干部。四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并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全纳入“浙农经管”智慧监管平台。五是科学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将村庄单元划分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且较为完整的国土空间新格局,为后续农民建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业项目落地等提供支撑。
6.陈伟超代表提出的《关于优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杭坪、前吴、花桥1号),由贾珊副县长领办。近年来,我县率先在全省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性全覆盖,形成“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一是政策支持、服务多样。依托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全日托养、康复护理等服务,并发动社会组织广泛开展为老服务活动。二是加强监督、规范管理。采取乡镇(街道)不定期检查、民政局抽查、第三方评估核查等方式加强监管。积极开展“评星创优”活动,对乡镇(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考核补助。三是长远规划、规范建设。完成《浦江县养老服务设施布点专项规划》(2021-2035)编制认证,印发《浦江县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浙里康养”工作方案(2022-2025年)》。四是加强培训、建设队伍。以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等培训学校为基础,对全县养老机构、护理员进行集中培训。2020年以来,共有721人取得养老护理员专项职业资格证书,191人取得养老护理员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7.黄伟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农村建房难的意见建议》(黄宅6号),由龚涛涛常务副县长、贾珊副县长领办。我县严格按照上级相关部署要求,结合实际,着力破解农村建房难问题。一是切实破解建房落地难等瓶颈。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探索推行村建房预留地,通过村集体统一调整等方式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预留区块。积极探索农房改造安置新模式,优化原拆原建(改建)、宅基地和房屋调剂等方式,解决部分危房户的土地调整难问题,同时继续推行集聚安置。二是持续完善农民建房审批机制。实行“一张表”审批,一次性办结规划、工程等审批事项。严格“四到场”执行机制,实行工作联动机制和公开事项合并制度。全面推行农房“浙建事”应用系统,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建房申请、审批。三是加强宅基地管理队伍建设。强化县乡两级宅基地监管队伍,加强农业农村、建设、执法等部门间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职能,为破解农民建房难提供有力支撑。
三、办理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序。县政府高度重视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建议办理工作,县长对办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位政府领导对领办的重点建议作为年度内重要工作抓好落实。按照政府系统建议提案交办会要求,各会办单位在15日内将会办意见抄送主办单位,主办单位在2个月内完成建议办理答复工作。各承办单位用心用情、尽力尽责地抓好建议的办理工作,各个建议均及时完成答复办理工作。
(二)程序规范,督导有力。各承办单位严格按照《2023年政府系统建议提案办理流程与办理须知》进行办理。县府办加强对各承办单位办理情况的检查指导,把督导督办贯穿到整个办理工作之中,下发《关于2023年政府系统建议提案会办意见办理情况的通报》,将不规范办理情况进行通报,要求各承办单位严格把握答复时限,切实把好办理工作质量关,杜绝低级错误,认真做好2023年代表建议答复办理工作。主办件办理答复中已无明显错误发生。
(三)加强沟通,坦诚相见。根据县长在交办会上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进一步提高建议提案的解决率和代表委员的满意率。各承办单位在办理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坦诚相见”的原则,主动与代表沟通,面对面听取意见,与代表共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建议中所提问题,应该解决而且有条件解决的,及时予以解决;应该解决但因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将其纳入计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由于客观原因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代表作出具体说明,较好地取得了代表的理解和谅解。代表们在建议中提出的问题已经解决或采纳的116件,占建议总数的56.9%;部分解决或采纳的74件,占建议总数的36.2%;因条件限制作说明解释及留作参考的14件,占建议总数的6.9%。满意、基本满意率达100%。
四、下一步举措
纵观今年的建议办理工作,办理质效还需进一步提高。绝大部分单位都及时高效完成了办理任务,但仍有个别承办单位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没有抓住建议反映的实质问题或要求,办理答复内容客观原因陈述较多,主观措施较少,个别答复只是将各会办单位内容简单相加。
下一步,将着重提高规范办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答复办理工作的实效。积极督促各单位做好建议办理的“传、帮、带”工作,不断提高办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继续开展“回头看”,善始善终抓好代表建议的办理落实工作,真正把建议内容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