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726JD040000/2023-54417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前吴乡 | |
生成日期: | 2023-10-05 | 主题分类: | 组配分类: | 乡镇动态 |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编者按
为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前吴乡党委政府要求辖区13个行政村以"村中最靓的景"为主题,由驻村干部和村支部整理文字、提供图片,由乡宣传线统一编辑后,推出“一村一景一故事”系统展示各村文明创建成果,并进一步挖掘各村文化底蕴,针对短板弥补短板,从而进一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促进乡村特色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文农旅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01 我们的村

朱桥村坐落于前吴乡西南部,通济桥水库尾部,毗邻兰溪市横溪镇,距离县城10公里。1974年7月,从前吴人民公社拆建朱桥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政社分设改为朱桥乡,设乡人民政府;1992年5月,在撤区、扩镇、并乡的乡级建制调整中,撤销朱桥乡,并入前吴乡。朱桥村下辖毛田顶、毛田脚、朱桥头、下方、朱思坞等5个自然村,全村现有农户168户、570人,耕地面积160亩,山林面积为5000亩,当地老百姓以发展农业、手工业为主,民风淳朴。
02 最靓的景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齐”。朱桥村地处风景秀丽、景色宜人之称的通济湖风景区,整个村依山傍水,具有“闹中取静”的城郊优势。浦江浦阳江国家湿地公园(朱桥区块),水波粼粼映照着在水面摇曳的白莲花,贴近水面的花台仿木栈道,使游人可以近距离地观察水生植物的生长,欣赏水生生物的嬉戏。走在湿地之间,人们不仅能看到漂亮的芦苇荡、菖蒲、水葱等水生植物,还能发现一条条欢快畅游的小鱼,甚至不经意间还会被芦苇丛中一飞冲天的白鹭惊扰一番,颇有一种“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独特美感。


朱桥村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该村文化礼堂建于2017年10月,室内面积约为500㎡,是由该村闲置破损的大会堂修缮翻新改建而成,文化礼堂落成后,配置了多媒体舞台,农家书屋,丰安讲堂,五廊等元素,同时组织成立村级文化队伍。为村民提供了文化娱乐场所,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成为了一个让人“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2019年,朱桥村文化礼堂被评为省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
03 讲个故事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露出水面的新安古桥三墩两孔,条石砌成。桥面上铺筑一层薄薄的水泥,桥身中部东西两侧各镶嵌着一块青石板桥额,都刻有“新安桥”三字,落款为:“道光己酉(1849)冬月穀旦,金英谕命子廷仕、廷器、廷聚、廷柱造。”据浦江《朱桥地方志》载:“新安桥俗称大桥,在新店村东里许,长13.3米,宽3.2米。民国八年(1919)金英谕派下曾修缮。”

从前通化到吴溪必经新店村前的溪流磴步,雨季时水流湍急,难以过人;遇急事者,也只能望溪兴叹,也不妨有冒险过水者,被大水冲走而丧命。“瞎眼太公”金明仪得知后,便让“廷”字辈四个儿子在此处建了新安桥,“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新安桥建成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这一积福积德的善事也得到后人口口相传,历久弥新。如今,露出水面的新安古桥一时间成为网红打卡圣地,身着汉服,立于桥上,来此摄影、写生的男男女女络绎不绝。
写在最后

朱桥村两委在乡党委的正确带领下,采用“集体运营+干部扎营+村民共营”的三营模式,在通济湖库尾的农田种植水稻50余亩,在毛田顶搭建农业大棚种植西瓜3余亩,创新推出“吴溪大米”“吴溪西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持续提升种植技术,不断改善农产品质量和口感,全心全意做优一粒米、种好一个瓜。

为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朱桥村主动盘活闲置资源,利用原朱桥办事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成功引进浦江快洁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目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该项目依托我乡农业产业定位和朱桥村区位优势,以农副产品为基础,以本乡各村、周边乡镇供应链渠道为抓手,致力于打造成西部山区最具竞争力的农副产品配送中心;与此同时,该项目以“订单农业”方式与农户合作,通过“最低收购保护价”机制,预计可带动周边1000余农户增产增收,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以上,不断推动吴溪系列优质农副产品走向大市场,真正实现多方共赢。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作则必成。
接下来,朱桥村将继续以乡党委“全市有影响,全县有位置,山区争先进”工作总目标为指引,乘势而上、创新深化、突破发展,不断擦亮“高效党建引领”金名片、“秀美山水田园”金名片、“优质农旅产品”金名片、“浓厚文化底蕴”金名片、“悠久淳朴民风”金名片,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前吴征程中贡献朱桥力量。
信息来源: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