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浦江资讯 >浦江要闻
山区种上义乌枣 村子致富有新招
发布日期:2022-09-08 09:28 浏览次数:

记者 吴盛熠东 严顺华

初秋时节,沿着颠簸的山路,来到花桥乡下宅溪村附近的山坡上,能看见一垄垄迎风而立的枣树。一颗颗青色发亮的大枣挂满枝头,让人眼前一亮。这里是下宅溪村义乌大枣种植基地的一部分,占地70亩,大约种植了7000棵枣树。站立其中,微风拂面,枣香阵阵。

然而在三年前,这片山坡还是一个杂草丛生、毫无规划的小荒坡。下宅溪村党支部书记沈明法向我们介绍,这片山坡原本也是田地,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这块地就逐渐荒废了。后来,下宅溪村两委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增收致富,重新开垦荒地,并引进种植了70亩义乌大枣。

义乌大枣是一种全国闻名的经济作物,由其加工而成的南枣和蜜枣被人称为“京果”和“义乌三宝”之一。70亩枣树种下之后,村两委没少往山上跑,但枣树的生长情况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原来义乌大枣虽然种植简单,成活率也很高,可是管理难度却不低,村两委本来就缺乏种植经验,还得忙着村里的工作,不能时时刻刻盯着,雇佣的村民又不懂技术,因此枣树始终长不好。这些情况,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种好这70亩枣树,今年,村两委决定放弃之前的模式,与有经验的义乌种植基地合作,一同管理。

合作之后,义乌指派了农技员驻扎在下宅溪村,每天关注大枣的生长情况。有了技术指导,之前的难题迎刃而解,枣树也迎来了丰收。“主要是今年干旱的时间太长,枣树有些缺水,所以对产量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而且今年是第一年大面积挂果,否则产量还能再高点,估计在三四千公斤,以后的产量会越来越高,丰产期甚至可能超过2.5万公斤。”看着义乌大枣丰收挂果,沈明法很开心,他说,其实去年也有少量枣树挂果,但品质一般,今年是义乌大枣的“大年”,加上技术管理到位,大枣的品质非常不错,口感好、个头更大,销售的价格也更高。

义乌大枣的丰收让村集体增收,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基地今年聘请了不少村民帮忙管理采收,每人每天平均可以拿到150元左右的工资,让不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随着浦义同城战略的深入实施,义乌大枣良好的发展势头让沈明法敏锐地嗅到了商机。经过反复商讨,下宅溪村两委做出决定:咬定义乌大枣这棵摇钱树,做好做深枣文章。

今年上半年,村两委决定扩大种植规模,在附近的山头又流转了19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义乌大枣。“现在我们村有义乌大枣260亩,等到3年后枣树全部进入丰产期,保守一点说,可以给我们村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一想到这笔收入,沈明法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谈起以后的发展,沈明法也是信心满满,他告诉我们,下一步,村里打算修整山路,建设冷库,方便大枣的运输和储存,采摘游的计划也已经安排上了。现在村里的义乌大枣生产销售都还没有形成规模,等到产量上来之后,村里还打算购买设备,建一个加工作坊,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打造属于下宅溪村自己的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义乌大枣成了下宅溪村的“甜蜜产业”,沈明法用一颗颗义乌大枣安了村民的心,富了村集体。而今,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下宅溪村要把枣文章做得更深更实,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编辑:吴盛熠东 严顺华)
信息来源:今日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