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政协“民生议事堂”活动 吸引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信息来源: 浦江县政协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2-09-23 15:02
浏览次数:
字号:[ ]

9月21日,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祝伦根带领市县两级政协港澳台侨委委员和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青年专家学者沉浸式体验了基层政协开展的民主协商和文艺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县政协主席张建顺,副主席张放远陪同。

在浦江县大畈乡上河村七进大方伯内,一场围绕“艺术乡建——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民生议事堂”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欢迎欢迎!”“welcome!”活动开始前,协商会现场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原来,金华市政协邀请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青年专家学者们,在这里观摩“民生议事堂”活动,沉浸式体验政协协商活动。

在上河村,有一间“2•16联合搜救行动”陈列馆,是为了纪念2016年2月16日的那次大搜救行动,经过3天3夜的大搜寻,上河村3名失联近72小时的孩子终于搜救成功,这也感动了不少诗人,激发了创作欲望。“生命至上,大爱无疆。”听完后,浙师大青年专家学者们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浦江的诗歌爱好者用手中笔,写出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诗作,中国诗歌学会也将“诗人小镇”落户上河村。”这让县作家协会主席张笑蓉十分感慨,如今浦江的诗歌爱好者依然用诗歌爱着上河,先后组织《当代诗人》《中国小诗》等走进上河村。她希望上河村作为诗人小镇应该要建立诗人联络基地,以及诗社或者诗刊,成为联系全国诗人的桥梁和纽带。

“持续擦亮‘诗人小镇’这块金名片、金招牌。”县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带领作家协会等400多名会员一起走进上河,续写好“诗人小镇”这篇文章。

百年书画兴盛地,浦江是中国书画之乡,走在上河村,墙上写满了李白、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吸引了浙师大青年学者的目光,他们或驻足欣赏,或掏出手机与喜欢的作品合影留念。不久前,大畈乡上河村还成为了首批“艺术乡建”示范村镇,如此得天独厚的基础,让县政协委员陈旭明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新机遇,增加写生人文场景、加强与写生有关的配套设施建设、统筹管理民宿……一条条建议在会上提了出来。

“上河村已经建立了中国美协浦江写生基地上河写生点。” 听完委员的建议后,大畈乡党委书记施俊帅当场回应,下一步会抓住契机,大力发展写生游,因地制宜来配套好设施、建好上河村的写生创作基地。

上河村是浙江省研学基地,有诗塾、诗舍、五进大方伯诗歌馆、七进大方伯等载体,近年来开展了国学、诗歌会、非遗传承等多种形式活动。目前,上河村被列入浙江省“未来乡村”数字化改革项目中的“未来乡村教育场景”项目。正如县政协委员陈昭君所希望,在课程内容的开发设置上,可以增加艺术类项目,并将“未来乡村教育场景”纳入全县艺术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能更好的促进上河村文旅发展。

“未来要让浦江的孩子近距离走进乡村,了解传统文化,在玩中学。”“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建设”专班成员表示,未来教育场景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也将会积极听取委员们的建议。

浦江共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6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2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48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84项,是全国非遗项目最多的县市之一……“在上河村充分展示展演浦江非遗风采,必将产生双赢效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洪国荣说,可以在上河村开辟浦江非遗展示展演、体验互动场所,鼓励非遗传承人进村。

“我可以尝试一下吗?”在上河村非遗展示区内,浙师大非洲研究院留学生代表马上就被陶泥制作所吸引,只见他双手轻柔地把握住飞旋的陶泥,在师傅的帮助下,聚精会神的制作。

“非常欢迎非遗传承人能够来到上河村。”施俊帅高兴地表示,上河村目前有室内展示地五进大方伯、七进大方伯,室外有乡戏广场等,可以为非遗提供更好的展示舞台,将非遗推广到人群中去。“下一步,大畈乡将围绕‘艺术乡建’,引领乡村文化发展,以文艺因子激活乡村资源,赋能乡村产业。”

热闹的协商会渐入尾声,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意见建议都一一予以回应。

“我来金华6年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沉浸式体验活动,很有意义。”浙师大非洲研究院留学生代表说,虽然不太懂,但是看到大家围坐在这里协商一件事情,觉得很有用。

县政协副主席韦钟铺表示,政协委员要利用自身优势,深入调研,继续为助推乡村振兴出谋划策,不断提供“金点子”,让协商更接地气;大畈乡要开发好、利用好自身资源,围绕共同富裕的目标,打造各具特色的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之路。

当天下午,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对政协协商民主与基层社会治理进行了交流讨论,让青年学者们感受到了中国式的协商民主。这样的协商更接地气、更充满活力、更有凝聚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