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7-15
本报消息(记者 严顺华 吴晓凯 陈晨镭)近期以来,每当夜幕降临,浦江文创园里就会坐满了前来品尝美食的消费者。大家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和朋友相聚在文创园喝酒聊天。这是他们一天中享受美好时光的时刻。
在文创园的一家烧烤店外,商户季晨倩已经接待了好几批顾客。“文创园里有剧本杀、有酒吧,玩的地方很多。盛夏时节,人流量变多了,生意还不错的,到凌晨都会有客人过来。”季晨倩介绍。
除了传统的夜市店面,汽车后备厢也成了夏夜经济的新亮点。一张桌子、一块挂布、一些食材,就能让一个汽车后备厢变成了一个奶茶小铺。大学生胡思瑜和她的姐姐胡嘉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车旁聚满了前来购买奶茶的游客。说起这次暑期创业经历,胡思瑜说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我在国外留学,因为疫情去不了,我姐刚好在抖音上看到有很多人用后备厢摆摊,感觉这个形式不错,马上买了一些材料、工具来试试看。”胡思瑜说。
胡思瑜在国外留学时就有奶茶店打工的经验,制作出来的奶茶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为了把这次“创业”做得更好,姐妹俩做了很多准备。胡嘉告诉记者,她们逛了浦江很多地方,觉得文创园这边年轻人比较多,决定在这里尝试。第一天因为准备的材料比较少,很早就卖完了。这次她们准备了很多商品在文创园销售。
相比城区的文创园,位于浦江开发区的廿亩山夜市则是外来务工人员聚会的首选之地。在这里,你会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因为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小吃。“廿亩山夜市人流量多,选择性多一点,最主要的是味道还不错,我们平时没事的话都会来这边吃。”市民严洪填说。
来自安徽蚌埠的张明明在廿亩山夜市摆摊已经有些年头了。他的摊位位于廿亩山夜市的中心地段,凭借美味可口的粉丝和多年积攒下来的口碑,前来购买粉丝的客户总是络绎不绝。夏天是他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每天下午四点钟到凌晨四点,我家的主打特色是柳州螺蛳粉和绝味花甲粉,一天营业额在3000块钱左右,纯利润应该有2000块钱的样子。”张明明坦言赚的都是辛苦钱。
随着廿亩山夜市的不断发展,这里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浦江小夜场。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满意而归。来自金华的周樟炎在浦江工作,每次到这里玩都很开心。“听朋友说廿亩山夜市很热闹,小吃很多,今天跟朋友吃了很多东西,这边的老板也很热情,挺好的。”周樟炎笑着说。
夜经济的不断发展,背后是利好政策的不断支持。面对疫情的冲击,我县出台稳就业意见,其中明确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预留自由市场、摊点群等经营网点。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培育发展夜间经济,围绕夜游、夜娱、夜食、夜购、夜宿、夜健等主题,促进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