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鲜花扮靓一处风景,漫山鲜花造福一方百姓。在杭坪镇乌浆村有这样一位乡贤,在外多年,回乡创业,化身乡村发展“领路人”,把产业引到村民家门口,“无中生有”打造百亩花海,带领山沟沟里的小村抱团蹚出一条共富新路。他叫薛勇,也是浦江有名的“花师傅”。
春日的午后,清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浙江舞花者园艺有限公司的直播室里十分热闹,各式各样的鲜切花摆满了桌面,主播正在直播销售郁金香、玫瑰等鲜切花,公司负责人薛勇带着乌浆村支部书记张青松和几位村民代表来到直播室,低声向他们讲解着直播要领。
一对一指导销售,手把手教授种花……作为乌浆村乡贤,只要事关村里百姓的事情,薛勇都十分热情,倾囊相助,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花师傅”。
说起“花师傅”这个称呼的由来,薛勇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和花之间有着一段小小的机缘。原来,薛勇最早在广东做灯具生意,平时喜爱种花种草。6年前的一次偶然,老家门前种下的几株牡丹被上海游客相中,并为他换来了鲜花产业的第一桶金,由此便正式开启了他的“育花之路”。
“这几年,我也陆陆续续种了几百亩的鲜花,大品种有十几个,比如说牡丹、芍药、绣球、百合、郁金香等等,也算是小有成就吧,也有自己的一个农业公司。”薛勇说。他的公司不算很大,长期员工40多人,修花除草的临时工50多人,都是村里年纪大、无法出门工作的老百姓。68岁的乌浆村村民胡根水就是其中之一。“我快70来岁了,在家门口赚点小工钱,4000多块钱一个月,现在这里干活的都是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乌浆村村民胡根水对记者说。
“每到月底发工资的时候看到每个员工笑嘻嘻的脸上,我自己心里也感到比较自豪。”薛勇笑着说。随着公司发展的规模化、产业化,薛勇积攒了一些经验,心中的底气也更足了,他开始将眼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乌浆村是一个地处偏远山沟的小村,没有什么产业,经济发展落后。薛勇想,如果他的鲜花能从“一个人”带动变成“一群人”,给村里增加点收入,岂不是一件大好事?想到这里,薛勇第一时间联系了村党支部书记张青松。“当时薛勇已经试种了上百亩的芍药花,经济效益确实不错,我们想到村子里也有一些抛荒地,就打算从农户手里流转过来,种点花试试。”张青松说。
听说村里想带大家“种花”,不少村民犹豫了。种菜都没什么收入,种花能赚钱吗?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薛勇和张青松带着党员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向村民推介适合本地种植的鲜花,并手把手指导如何种植管理。
“这个芍药属于北方的品种,浦江比北方的气温要高一点,它的出花期比北方要早,我们抢占了这个市场的先机。”薛勇对记者解释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乌浆村试种40亩左右的芍药花,第一年就给村里新增了约五万元的收入。村民看到了鲜花产业带来的收益,也纷纷主动向薛勇“取经”。
为了给村民多争取一点利益,薛勇想尝试提高价格,可这个产业没有规模。产量小,导致谈判处于弱势。正好,周边几个村有的土地多、没资金,有的项目好、没技术,若是几个村能够抱团合作,就能达到“1+1>2”的效果。想到这,薛勇和陈青松一合计,很快得到镇里的支持。
在一番“牵线搭桥”后,杭坪镇薛家、乌浆、寺坪、登丰四个村抱团组建了东部花海乐园产业党建联盟,并成立了乌浆村鲜切花经济合作社,由薛勇担任技术顾问,统一选育、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四个村通过资金、技术、土地等入股,预计各村每年可新增50万元的经营性收入。
目前,杭坪镇的鲜花种植面积已有500余亩,2021年全年镇域旅游人次达180万人,带来经营性收入210万元,花经济辐射带动了周边十余个村协同发展,给山里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东部花海乐园产业党建联盟党委书记蒋璐说:“我们的产业发展离不开像薛勇这样的专业‘老乡’‘新农人’,是他们让百姓成为懂销售、懂运营的新型‘全科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建强村。”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原本单打独斗的几个村因为鲜花产业紧紧“抱”在一起,实现弱变强、强更强。目前,乌浆村鲜花直播大楼已经结顶,盆栽、礼盒、干花等更丰富的产品正打开广阔的市场,未来的鲜花产业将进一步融合薛家生态乐园、寺坪高山蔬菜采摘园等现有联盟项目,实现吃喝玩住“一站”满足,线上线下一体运营,让乡村发展更具特色、更有活力。
信息来源:大数据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