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726JD110000/2022-40700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黄宅镇 | |
生成日期: | 2022-03-01 | 主题分类: | 组配分类: | 乡镇动态 |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海伯伯,慢慢走,事情又不急在一时。”村道上,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新华村村会计兼民政联络员黄祖海行色匆匆,村民见状善意提醒,他笑着朝对方拱拱手,脚步一如往昔。
这样的步伐,一走就是15年。
2006年,黄祖海应村两委之邀回村,2008年正式接任村会计兼民政联络员工作。通过无数次走访,他对村内840余户家庭情况如数家珍,竭尽所能地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他是村里的‘活地图’,村两委离不开他,村民更离不开他。”新华村党支部书记黄雪金说。
一次次贴心服务,让黄祖海成了村民信赖的“海伯伯”。
“他是这个,而且是两个”
新华村下辖5个自然村,三角塘自然村在离村办公楼2公里之外,中间还夹着另一个行政村,被当地人称为新华村“飞地”。“海伯伯”的故事,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回村前,黄祖海是一名大巴车司机,月工资有5000元。2006年,新华村原党支部书记黄祖锡找到他:“村里的老会计要退休了,你愿意回来接手吗?”在和妻子商议后,黄祖海选择回村。
那年,他48岁。
很多人说他傻,年富力强时放着高薪工作不干,非要跑回村里这“是非之地”。可是,黄祖海有着自己的坚持:“我生活不愁,能有机会回村干点实事,很有意义。”于是,他便有了率先深入“飞地”的想法。
用他的话说:“万事在人,总要先和村民熟悉起来。”
三角塘自然村因三角塘而得名,是村民日常集聚地。有时候,黄祖海会早早来到池塘边,手上拿着一个捞垃圾的工具。“干点活,顺便和村民套套近乎。”村民在塘边洗菜,他就帮着洗;村民在塘边取水,他就帮着抬……后来,村民开始请他去家里喝茶,向他咨询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难事。
黄祖海从不空谈,村民反映的每件事,他都会记在心里,等到第二次来时,他会一一反馈。正因如此,村民对他的信赖与日俱增。
路上,70岁的村民骆仙凤遇到黄祖海,老远便向他打招呼。“他是这个,而且是两个。”骆仙凤先后竖起左右两个大拇指,直夸他是“大好人”。
“啰嗦点,村民才能听明白听进去”
黄祖海平日话不多,当他走进村民家里时,话匣子却一发不可收拾地打开了。关键性的话,他还要重复几次,“啰嗦点,村民才能听明白听进去”。
下午2点,黄祖海开始走村,这是他每日的“必修课”。他给自己定了走村计划:每天至少走5户,一个星期走完一轮。在走村过程中,他还收集着村民需要帮办的信息。
新华村新店自然村黄有山一家四口都是聋哑人,妻子钟灵跃患有高血压。推门而入,钟灵跃正在做手工活,见到黄祖海,她连忙起身,用双手比划起来。
“她的意思是:你来有什么事?”没等记者发问,黄祖海已经准确翻译出了对方手语所表达的含义。紧接着,黄祖海也开始用双手比划起来,动作很溜,两人之间的交流看起来毫无障碍。
“你懂手语?”
“以前跟着电脑上的教程学过一点。”黄祖海笑着说,黄有山一家四口也是他的老师,一些手语动作是在慢慢接触中学会的,勉强可以交流。
黄祖海大多数时候走村,并没有什么要紧事,只是习惯性地问上一句:“最近还好吗?有没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事要代办吗?”虽然每次都啰啰嗦嗦讲同样的话,但是他觉得很有必要。
“村民的事,他都放在心尖上”
如今,黄祖海已过花甲之年,但依然风风火火。
“很多人劝我慢慢来,但事情落到谁头上谁着急,我理解他们的心情。”15年来,黄祖海除了认真做好各类工作,还帮助村民做着很多力所能及的事。
2018年,新店自然村村民王金花抽到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原本是好事,却让她犯了难。“当年,我两个儿子刚娶了媳妇,家里实在没有余钱交保险。”王金花找到黄祖海,请他帮忙想想办法。
“原本,她想放弃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一连几天,黄祖海陪着王金花跑遍了镇里的银行,最终在浦江农信申请到了贷款,并争取到了最低利率。如今,王金花每月可以领1900多元的养老保险金,“还好有海伯伯帮我,实在太感谢他了。”
“村民的事,他都放在心尖上。”一旁的村民洪青青插话说,每当村里有重要事情公布,黄祖海都会亲自上门通知,还会帮村民代交水费电费话费,无论大事小事,他从来不会推辞。
“趁着身体还行,还有把力气,能多干就多干点。”他说,这是回馈村民赞美最好的方式。
信息来源:农业发展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