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浦江资讯 >浦江要闻
于高峰:高山蔬菜筑起富裕路
发布日期:2022-01-07 12:34 浏览次数:

记者 余欢笑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于高峰对土地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2004年底,从西藏军区退役的于高峰回到杭坪镇寺坪村,开始跟着岳父学习蔬菜种植和销售。2011年,寺坪村壶江源高山蔬菜合作社停止经营,于高峰见村里的蔬菜种植户收入不高,便与岳父商议成立一家生态农业发展公司。他说:“想要把村里的农业发展好,首先得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挣到钱。”

这些年,为发展本地高山蔬菜种植,于高峰付出了很多努力,试种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试种本身并没有多少经济效益,试种出来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才能推广到各农户手里,他将这项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义务。

于高峰还积极与专业团队对接,科学指导山地蔬菜种植和土壤改良,带动农户转变思想,施用生物肥、有机肥,大大提升蔬菜种植技术。在他的指导下,杭坪镇高山蔬菜病虫害发生率、农药使用量、化肥使用量均降低15%以上,蔬菜亩产量提升约20%。

在于高峰的蔬菜种植基地里,挂着一块浦江县“三分六统”蔬菜化管理模式的牌子,上面写着一列蔬菜的“保底收购价”:葫芦1.6元1公斤,茄子2元1公斤,四季豆3元1公斤……价格虽然不高,却是种植户的“安心价”。于高峰说,杭坪镇的蔬菜产业要做大做强,就要形成规模,前提是让蔬菜种植户没有后顾之忧。

于高峰还经常跑各地的蔬菜市场进行价格调研。“提前了解行业动态,才能让种植户赚钱。”他说,“杭坪镇的蔬菜市场就是在不断摸索中打开的。”2005年,他载着浦江红茄跑到上海江桥,可是当地人吃的是圆头茄子,浦江红茄无人问津。于高峰没有放弃,他说:“一时的亏损没有关系,只要有人愿意尝试,市场就一定可以打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于高峰的坚持下,浦江红茄慢慢赢得了上海市民的认可。

2020年,于高峰当选为浦江山地蔬菜产业农合联理事长。一上任,他就带领农合联配合杭坪镇整合大塘、裕民、东岭三个村的资源,在当地政府带动下组建“高山果蔬党建联盟”,开通浦阳——杭坪“山海协作”产业振兴党建联盟果蔬专线。他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将蔬菜销往配送中心、生鲜店等地,一箱至少能多卖20元。

近年来,于高峰通过搭建“杭山菜”网上销售平台、组建专业经纪人团队等方式,线上线下全方位推介优质山地蔬菜,实现从全县向全省的跨越。他还与中国邮政浦江分公司对接,将快递配送价格谈到亲民价,每天下午派专车为农户服务,做到及时、快速收货送货。

如今,寺坪村高山蔬菜的种植面积已经从80亩扩大到200亩,蔬菜种植基地每亩年均产值达12000元,种植户的年收入超过3万元。

看着一辆辆满载着蔬菜的箱车驶出杭坪,于高峰不由感叹:“杭坪镇的农户,真的富起来了。”

(编辑:余欢笑)
信息来源:今日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