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手机版首页 >>走进浦江 >>史说浦江 >>浦江历史文化
浦江百年人物系列(38)张同光

张同光(1896~1971) 原名若桐,字洞观,一字峄阳,书斋名“问耕耘室”。县城后街新屋里人。生于1896年4月15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三月初三)。县立浦阳学堂、浙江省立第七中学校毕业。后任教于於潜、浦阳、明强、壶江及白石小学。1919 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与同学楚图南、盛叙功等相契,加入柳亚子组织的文学团体“新南社”。毕业后,先后在浙江省立五中(绍兴)、二中(嘉兴)、八中(衢州)、九中(严州)、杭州安定、上虞春晖、清波嵊县中学、江苏南通、杭州师范、江苏社会教育学院等校执教。1933年8月为上海开明书店撰稿,著《戊戌政变》、《作文概说》(代叶圣陶作)。1934年8月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译所活页文选部主任,开我国出版活页文选之先河,影响深远。

张同光旧照

抗战爆发后,与中共党员王耘庄率杭师学生组成工作队至浦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担任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委员兼经济组组长,并在太极宫作抗日救亡讲演。1939年任浙江省第四区行政专员公署战时政治工作指导室干事长。1940 年任浙江省国民出版社编审、福建省训练团讲师。1942年春回浦,任县立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文史教员。未几,浦江沦陷,携子避居北乡山区。日伪欲加利用,挟胁其母立即召回,声言如再抗命不归,则将其居所摧毁,张同光不为所动,迄未进城,徒步至浙南云和。1943年春,任浙江大学龙泉分校讲师,同年秋任北洋工学院副教授,直至日本投降。

张同光故居,浦阳民主北路155号 

1945年11月应李季谷之邀,赴台湾筹办台湾师范学院(台湾师大前身),兼任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委员。次年任教授兼国文系主任。1947 年应潘天寿之邀,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

杭州解放后,为杭州师范学院接管委员会委员、校务委员。1952 年经宋云彬、周建人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4 年高校院系调整,执教于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任杭州大学中文系教师。

张同光著述书影

张同光擅诗画,能篆刻,晚年精于鉴赏。因长期从事历史研究和语言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画名反而为所掩。其水墨写意画有徐青藤、陈师曾之风,喜写菡萏,临风出水,韵致非凡。画成题诗,时人誉为“浦江自清以后不可多得之骚人”。1932 年加入经亭颐组织的“寒之友社”,与何香凝、陈树人、黄宾虹、张大千等以诗言志,以画喻节,其作品《梅花》收录于册页《寒之友集》。1933年初夏,与何香凝合作《枯木碎石图》于经亨颐寓长松山房。1935 年与潘天寿、姜丹书、丰子恺、吴茀之、姚虞琴、周天初、虞季中等创建画会“莼社”,切磋艺事。

张同光平生为人淡泊豁达,治学严谨。经史百家、中外文学艺术无所不涉,一生藏书两万余册,惜在抗战以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劫,大半散失。少时雅好戏曲,凡散曲、杂剧等著作,悉为珍庋。暇时回籍家居,常招民间昆曲艺人入座同乐。酒酣耳热,相与击节高歌《长生殿》、《渔樵记》,竟夕无倦容。1971年12月10日在杭州病逝。2011年4月,子世镜荟集其遗作50万言,编印《张同光文存》一书行世。《浦江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有传。

张同光先生晚年


选自《浦江百年人物》(张解民 江东放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