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黎明
盛夏的山水大畈,绿树葱郁,流水轻吟,处处明明秀秀。
素有小杭州之称的上河村,进入夏季以来游客量与日俱增,周末单日最多达4万多人次,村里30多家民宿农家乐日日爆满,座无虚席。
在绿水潺潺的双姑源,成群结对的游客前来避暑戏水,特别是每天傍晚,沿途都是人影。听到的是孩子们戏水时发出的阵阵欢笑声。
大畈乡是个山区乡,全乡辖7个村,8660余人口,其中留守在家的不到3000人,常住人口以60岁以上老人为主。近年来,该乡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党建联盟,发展绿色产业,推进全域旅游,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一个村庄的蜕变
网红堰坝、探险乐园、音乐喷泉……每天下午3点到晚上10点,上河村的村里村外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每逢周六周日,除了浦江本地及周边县市居民外,还有来自上海、江西、安徽等地的游客慕名前来游玩。根据携程、美团等大型OTA数据显示,上河已成为浙江省景区热搜榜TOP10。2021年1月至6月,上河村年游客量突破100万人,7月份游客量涨势惊人,日平均游客量超2万人,预计年游客量突破350万人,景区总体营收突破3000万元人民币,上河村总体收入突破5000万元。根据省文旅大数据中心反馈,目前上河村日均游客量名列全省前茅。
曾经的上河却是另一番景象。7年前,这个290户、940人口的小山村,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村落,旅游经济收入为零。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经营水晶加工作坊,污染严重,整个河道都是白色的污染水。钱赚到了,但村民的生活质量却在下降。
2014年起,结合全县“五水共治”行动,上河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全村300多家水晶作坊进行了大规模整治。随后,村民们自筹资金150余万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并铺设沿山游步道,此举开启了上河乡村游的序幕。
在县乡两级的支持下,上河村结合“2·16”搜救、诗人小镇建设及村内文化资源开发,开设独具特色的亲子游、研学游线路,打造研学基地,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诗”为媒,打造中国诗人之家、七进大方伯、乡戏广场等集古建、乡土人情与诗意一体的旅游景观;围绕“创意”,打造出“双月奇观”、音乐喷泉、七彩广安桥、多彩“鱼鳞”坝等一批集“新、奇、特”一体的差异化旅游景观。
2020年,上河村与浙江焕景艺创、沪马旅游投资管理公司合作,对现有资源重新整合设计,建成高空玻璃水滑道、滑板车、七彩滑道、高空悬廊、高空索道、泥地赛车等项目,上河村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今年7月5日开业的探险乐园,最高日游客量4万多人。
游客蜂拥而至,带动了上河村第三产业发展,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村口沿街房屋的年租金从每间2000元涨到每间3万元;村内沿街民房从无人问津到现在每间能租8000元至2万元。村民在家门口摆个冰柜卖矿泉水等饮料,周末一天能卖8000多元;家里开个馄饨店,生意好时能卖500多碗;在沪马公司上班,一个月能有3500多元收入。
在外乡贤、大学毕业生纷纷返村,全村建有35家民宿农家乐,400多个床位每个双休和节假日爆满。多年在外经商的村民陈巧,去年返乡开起“静宜居”民宿农家乐,生意十分红火。
索粉面是浦江的传统美食。上河全村共有50余户人家生产索粉面,年销售索粉面20000箱左右,销售额达200万元,仅此一项就实现人均增收过千元。全村440位常住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2020年,上河村实现旅游收入150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元;今年,截至目前,上河村旅游收入已达120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和去年同比增长150%,预计今年可达200万元。
一套机制的形成
一枝独秀不是春。在大畈乡党委书记潘期枫看来,一村富裕远不够,全民共富才是最终目标。
上河村发展了,但占用了全乡许多的资源,发展成果应当全乡人民共享。乡党委政府运用好上河村旅游的溢出效应,坚持联村抱团、乡域统筹、共享发展。去年底,全乡7个村一起入股浦江县大畈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上河村的停车场、沪马探险等旅游开发项目,给各村的集体经济注入活力。
产业旺不旺,就看党组织强不强。大畈乡党委全面推行党建联盟,以强村带弱村的方式,推动全乡党组织全面过硬、经济全面发展。
按照产业相近、地域毗邻、乡风相融的原则,将辖区7村划分为3个党建联盟。其中,上河村、清溪村、湃桥村组建文旅产业党建联盟,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清溪村、夏明村、建明村组建赛事特色营地党建联盟,重点发展户外赛事和拓展;湃桥村、大姑源村、小姑源村组建农旅产业党建联盟,重点发展农旅产业。同时,在各党建联盟全面开展以晒进度、拼实绩、创一流为主要内容的“赛拼创”活动。
在一整套考核机制的倒逼下,各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围绕共同富裕苦干实干。
大姑源村山水资源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村里对浴场进行提升,改造成“蝴蝶坝”,并配套停车场、农家灶台、小卖部等服务设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同时带动村民增收58万元。眼下,每天来大姑源村避暑戏水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种植的蔬菜、水果十分俏销。
清溪村利用村里的红色历史人文资源,配套建造公安英模陈列馆、安全教育体验中心和拓展基地,预计年收入能达到30万元。小姑源村重点发展农旅产业,集中整治300余亩土地分块出租,既整治了抛荒田,又能促进村集体和农户增收,由村集体种植的15亩“消薄西瓜”被抢购一空,为村集体增收5万多元;夏明村、湃桥村400余亩土地经过整治流转,种上了水稻和葡萄。此举不仅增加了村民田租等收入,还带动一批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拥有生态底色的大畈乡,招商引资底气十足,招商态势一片良好。在前期引进一批旅游产业项目的基础上,还就建设汽车赛事营地等项目与投资方展开洽谈。今年上半年,大畈乡招商引资有效投资位列山区乡镇第一名。
信息来源:今日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