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信息公开目录 >乡镇街道信息公开 >檀溪镇 >法规文件
索引号: 330726JD170000/2021-35945 文件编号: 无〔2020〕5号 发布机构: 综合信息指挥室
生成日期: 2021-04-09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其他 组配分类: 部门乡镇文件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关于征求《檀溪镇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4-09 15:53 浏览次数: 来源:综合信息指挥室

各行政村、镇属各单位:

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着力培育文明乡风,有效遏制陈规陋习,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根据《浦江县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实施方案》(浦委办发〔2020〕40号)等文件精神,就我镇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现征求各村各单位意见,如有意见请于4月19日(星期一)前通过以下途径提出。联系人:施鎏盈,电话:15958938841,传真:0579-89393127,通讯地址:浦江县檀溪镇檀溪西路1号。

 

                                                

 

                                                              浦江县檀溪镇人民政府

                                                                    2021年4月9日

 

 

 

 

 

檀溪镇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

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着力培育文明乡风,有效遏制陈规陋习,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中农发〔2019〕19号)、《金华市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实施方案》(金委办发〔2020〕21号)《浦江县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实施方案》(浦委办发〔2020〕40号)等文件精神,现就我镇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作用,着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村民自治重要作用,推进移风易俗,提振农民精气神,提升农村新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夯实精神文明建设基础,为“重要窗口”建设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分工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行政村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

坚持合法合理。各项政策措施既要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程序,又要与各行政村的发展水平、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相适应,做到因村施策。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抓住关键,做到内容具体、措施量化、便于执行。

坚持群众主体。各行政村领导班子要依靠和发动群众,尊重群众意愿,考虑群众接受程度,以群众自发为主,不搞强制命令。

三、工作目标

按照“一年抓深化、两年抓攻坚、三年抓巩固”的目标,开展办酒铺张、薄养厚葬、生活陋习、聚众赌博、封建迷信五大整治行动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行动,力争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我镇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基本健全,农村陈规陋习有效治理,文明好习惯深入人心,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普及,乡村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形成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檀溪经验。

四、主要内容

(一)整治办酒铺张之风

各行政村召开村民大会或者采取逐户走访对广大村民发起倡议,并在《文明操办酒席倡议书》签字,并在全镇13个行政村拉横幅宣传,号召广大村民婚丧嫁娶办酒一切从简,倡议不能大办操办、铺张浪费、借机敛财。各行政村需贯彻落实檀溪镇婚丧事宜指导标准,操办婚宴的,出席人数控制在 200人(20桌)以内;丧事答谢宴提倡不办,确需操办的,控制在100人(10桌)以内。同时,倡议不操办生日、乔迁、升学等宴请,倡议不参加开业、升学、参军、谢师、升职等宴请,倡导不办或简办直系亲属满月、周岁、祝寿等纪念性宴请,确需办理,邀请对象仅限亲属,出席人数控制在3桌(30人以内)。坚持婚事新办、丧事俭办, 余事不办。

(二)整治薄养厚葬之风

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更应当传承好孝老、敬老、爱老的美德,落在具体实在的生活之中。丧事办理时间倡议不能超过3天;殡葬车队规模倡议不能超过8辆,倡议不能人为炫耀而绕远路,严禁封路扰民;倡议不用高音喇叭播放哀乐,倡议不鸣放礼炮;亲朋好友礼金倡议不超过500元;不参与风水选墓、私建坟墓,不举办道场等封建迷信活动,骨灰盒一律进安息堂;倡议不使用封建迷信丧葬用品,倡议取消择日出殡、职业哭灵等现象。各村在村民协商自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自治原则,制定本村个体操办标准,对开支总额、礼金数量、酒席规模、烟酒档次等,在村规民约中予以明确规定。

(三)整治农村生活陋习

1.开展房前屋后清扫活动。落实住户环境责任包干制,各村包组村干部要对本组卫生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各家卫生情况全面掌握,动员、督促农户清除房前屋后及入户路杂草和积存垃圾,清除门上破旧对联、画报,清除墙壁涂污,及时清扫畜禽粪便,保持庭院清洁干净。

2.开展庭院外杂物清理活动。各村要开展杂物清理活动,干部带头,对通村、通组路、河道、沟渠、公共场所卫生进行清扫。倡议不能在房前乱堆乱放杂物,犁钯、锄头、背篓等农具要摆放整齐,倡议车辆不能乱停乱放,做到家庭院落物件有序摆放。

 3.开展生活垃圾治理活动。各村要开展生活垃圾治理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及时处理生活垃圾,做到一日一清理,劝导村民不能将垃圾堆在院坝周围,倡议不能将垃圾倒在路边、沟边、河边,倡议不能随意焚烧垃圾,要及时将垃圾倒入指定的垃圾池、垃圾箱,养成看到白色垃圾随手捡的习惯。

(四)整治农村赌博恶习

1.加强党员禁赌教育管理。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成立禁赌专项工作组,由村支书任组长、副支书任副组长、村两委委员任成员,并制定了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步骤和措施;建立健全禁赌各项规章制度,与党小组、村民小组签定责任书,压实工作责任,全村党员团结一致,扭成一股绳,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作用。

2.发挥群防群治禁赌作用。全面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禁赌工作。全村妇女同志发挥好“半边天”作用,管好身边人;少年儿童当起“小纪委”,起好“小手拉大手”作用。对实施轻微赌博活动的人员及时进行教育、规劝,对实施较大赌博活动及拒不改正的人员,应立即报告公安机关查处。

3.开展禁赌宣传教育活动。各行政村需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整治农村赌博恶习宣传教育“五进”活动,即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企业。通过讲解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典型案例,向村民广泛宣传国家关于禁止赌博的法律法规,讲解赌博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危害。

(五)整治封建迷信活动

1.深入摸底调查。各行政村需对本辖区内所谓的“风水先生”、“大师”、“神婆”等涉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人员和活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建立摸底对象基础人员信息库。同时,对这类人员利用封建迷信活动骗取钱财、坑害群众的违法行为进行打击,特别是对可能危害人身安全的封建迷信活动要坚决取缔。

2.加强舆论引导。各行政村需定期开展打击封建迷信歪风的讲座,号召广大村民对涉及迷信、邪教活动的各种不良现象、丑恶行为要敢于曝光。同时,各村需制作文明生活的文娱作品和公益广告,依托广播、网站、微信平台等媒介载体,引导人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邪教,树立文明新风。

(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各行政村要结合文化、卫生、医疗三下乡、文化走亲、“我们的村晚”等活动,植入移风易俗的内容,培育熏陶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五、职责分工

(一)牵头单位主要职责

由镇党委、政府统筹,组建工作办公室,抽调专人,安排经费,具体负责全镇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组织、协调、指导、考核,协调各村、各相关单位,开展好日常工作。

(二)参与单位主要职责

宣传线主要职责是通过新媒体渠道,积极宣传加强红白喜事管理,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意义和先进经验,使广大群众形成办理红白喜事“节约为荣,奢侈为耻”的观念;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纳入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家庭测评体系,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等基层创建活动;组织线和农业线主要职责是将婚丧事宜新办简办纳入乡村振兴工作考核体系,加强红白喜事新办简办工作考核,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民政线主要职责是指导推动各村殡葬改革,节地生态安葬,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推进红白喜事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派出所主要职责是加强农村禁赌、禁毒工作,打击黄赌毒违法犯罪,打击“巫婆”、“神汉”等利用封建迷信活动骗取钱财坑害群众行为;司法线主要职责是加强农村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调解矛盾纠纷;中心学校主要职责是在中小学开展移风易俗“小手拉大手”宣传教育活动;统一战线主要职责是建立道士、和尚台帐,进一步约束宗教教职人员行为,禁止个别宗教教职人员利用封建迷信活动愚弄群众、借教敛财;妇联线主要职责是组织好媳妇、好婆婆、孝子孝媳、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发挥妇女在移风易俗中的作用,抓好家风建设工作。

三)各行政村主要职责

各行政村作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主体,担负着工作具体组织推动等重要责任,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支持政策,加强督查考评,推动各行政村委会抓好红白喜事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建设,贴近村民实际,制订村规民约、社会公德守则、职业道德守则、家庭美德守则、规范村民行为。严格禁止党员干部以任何方式参与婚丧喜庆大操大办、助长铺张浪费等陋习行为。加强示范单位、示范村建设,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减少农民红白喜事负担,培育勤俭节约,厚养薄葬新观念、新风尚。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是一次针对社会风俗的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更是一项顺应群众期盼、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各村支部书记为本单位“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务必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作为当前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精心部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二)形成工作合力

要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既要强调主管部门牵头责任,又要强化具体责任部门和行政村的主体作用,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各责任单位要依据各自职能,出台开展移风易俗、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具体方案。要坚持“镇、村委会、组”三级联动,全面履行属地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地逐级组织实施,要加强过程监督指导,研究解决存在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措施和方法,保质保量落实好移风易俗工作各项任务,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要对各村委会及相关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督导考核,相关情况予以通报并作为奖惩依据。

(三)实行责任追究

要加大工作检查督导力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纳入全镇绩效考核体系,纳入各部门单位、各村委会文明单位的评选,对任务落实不力,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一律取消其各级文明单位参评资格,已获得的取消其荣誉称号,对于违规操办人员不得参与各类评先,不享受各类资金和项目倾斜。持续推动我镇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在全镇形成崇尚节俭、崇尚美德、崇尚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