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浦江资讯 >浦江要闻
学习武义 赶超自己
发布日期:2021-04-28 11:03 浏览次数:

  浦江与武义是兄弟县。浦江县面积920平方公里,人口40万,有水晶、挂锁、绗缝等三大传统产业和光电光伏、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武义县面积1577平方公里,人口33万,有五金机械、文旅休闲、汽摩配等三大传统产业和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影视时尚等新兴产业。

  上世纪浦江工业经济一直排在武义之前,本世纪武义后来居上。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浦江、武义GDP分别为31.35亿元、27.50亿元,2020年两地的这项数据分别为234.5亿元 、271.3亿元;2020年武义规上工业总产值527亿、规上工业增加值95亿,分别是浦江的3倍、2.7倍;2020年,从纳税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分布上看,武义千万税收以上工业企业有42家,浦江只有14家;2020年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武义131家,浦江只有31家。追兵成标兵,且差距还在拉大。武义一位干部在转发金华纳税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分布的信息时点评:“几十年前总是倒数第二,如今终于正数第二了”。

  武义从全市倒数第二变成正数第二,从追兵成标兵,有什么经验值得浦江学习?有什么值得浦江思考呢?

  学习武义,要学习其对工业经济的坚定。一直以来,武义县党政同心、政企同欲、社会同声的认识到工业是立县之基,工业是武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潜力所在,任何时候都高举“工业强县”大旗不动摇;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的目标,按照工业强县的要求做规划、配资源、用干部,统筹区域发展各类资源要素,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把“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将企业家是最大的功臣理念落实到工作中,持续营造尊重企业家、培养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学习武义,要学习其对融合永康的坚持。武义牢牢把握“对接永康、跟牢永康”的工作路径,在工作理念和政策举措上跟紧盯牢永康,做到政策亦步亦趋、产业一体发展、服务一体优质,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

  学习武义,要学习其对取长补短的坚守。上世纪90年代,浦江工业经济相对武义处于前列,武义就喊出“学习浦江、赶超浦江”的口号,政府对政府学、部门对部门学、企业对企业学,有的部门一个月来一次浦江,同浦江干部交朋友、认亲戚,真心实意学浦江。进入本世纪,武义向最发达地区学习工业发展经验,如2009年12月,武义组织部门、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赴广州、深圳、宁波等工业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要求每个人结合岗位实际写体会文章,提出服务工业经济的举措。当前武义提出“对标永康、对接永康”的口号,再次开展部门对部门、企业对企业的学习借鉴永康。

  学习武义,要学习其对合力兴工的坚韧。武义县各级党员干部跟着企业家抓工业,认真倾听企业家声音,制定企业家看得见、摸得着、能得到的政策,汇聚企业家智慧推动经济发展,切实做好“围墙外”的政府服务事项,让企业家轻装上阵抓发展。

  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描绘了今后一个时期浦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激发了全县人民奋力赶超、干在今朝的不懈动力。在春节过后的全县干部队伍建设大会上,县委书记俞佩芬深刻分析了浦江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存在的“四不四缺”现象,引起全县干部的深刻反省,以及企业家的思考。其实各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办法大同小异,区别就在于思维、观念、机制、决心,在于干部队伍和企业家队伍的精神、干劲、品格、韧劲。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在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浦江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魅力,继续发扬“一天都不耽误,一点都不马虎”的治水精神,聚精会神抓工业,超越自己、赶超自己。

  超越自己,呼唤盆地意识的解放。从全县地形看,龙门山脉沿南、西、北等方向分三支进入浦江,群山环抱着平原地带,浦江是一个典型的盆地。盆地赐予浦江优越的自然条件,自古至今几乎没有发生过大的自然灾害,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盆地环境形成盆地意识,盆地意识具有两面性。从好的方面看,造就了浦江人聪明、正直、勤劳、肯干的性格,万年上山、千年义门、百年书画,无不诠释着浦江人文品格;武汉白马街、五朵金花、力霸皇,无不镌刻着这片神奇土地。浦江的高光时刻,哪个村没有人在全国各大城市办厂经商?哪个家族没有一个老板?至今这些浦商还散落在全国各地、甚至异国他乡,为家乡助力呐喊。可是,盆地意识也是禁锢我们行动的藩篱啊!小富即安、小成即满,我们望着仙华山,觉得是天下第一名山,至今还在诉说那时多少上海人留恋在仙华山;我们津津乐道于本世纪初水晶、绗缝、挂锁等相关产品攻城掠地、漂洋过海,而今只能望洋兴叹,利润下滑得只能赚取一点加工费。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想借治水拆违累积的人气、勇气、锐气,把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唤回浦江绿水青山后,再想唤回浦江民富县强?不料唤回绿水青山难,唤回工业强县、文旅富县更难!

  超越自己,呼唤坚守工业的初心。上世纪80年代起,浦江的个体工商户如雨后春笋。1993年,浦江的私营企业数全省排名第四;1996年,浦江的个体工商户达到1万多户;1998年,浦江就有3家私营企业进入全国500强,4家被评为浙江省百强。其实,那时的浦江抓住了两次机遇,一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改革搞活的时机,白马人率先行动,贩布卖衣,一些能人短短一、二年就成为“万元户”,跑码头、跑供销、跑交流会成为浦江时尚;再次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吹到浦江,当时的县委书记郑宇民喊出“个体经济是浦江发展的主力军”,水晶、服装(针织)、绗缝、制锁、童鞋等五个特色块状经济迅猛发展。无庸讳言,进入本世纪以来,我们在工业强县战略上有过摇摆,在生产与生态关系把握上有过迷茫,让企业无所适从。扪心自问:在一个面积狭小、山多田少、资源贫乏的内陆小县没有工业经济支撑,如何推进品质名城、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实现民富县强?


  赶超自己,呼唤现代企业制度。从工业基础看,浦江的制锁、绗缝、服装等特色块状经济植根于原有的国有两轻企业和乡镇企业。在2000年前,这些企业进行改制,一大批生产管理能人被解放出来,加上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和必要的管理人才,个体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似发展起来了。遗憾的是,这些企业基本卖给了生产经营管理能人,大多数企业没有采取股权结构模式,基本是“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式的家族管理,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股份制公司管理制度。我们研究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演变史,受让于国有二轻企业改制或乡镇企业的颇多;研究其股权结构,发现这些上市公司都是企业生产经营能人控股、熟练技工与管理人才参股的组合,并对员工进行股权激励,是私人控股、权责清晰的赢利机构。笔者分析《浦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09年127工程企业名单的通知》(浦政发【2009】7号)中重点培育的10家县级小型巨人企业、20家县级重点企业、70家县级骨干企业的名单,发现由较多股东组成的股份制企业生存率强,这些公司也不太跨界投资,更不太可能陷入资金链、担保链;为什么榜单中的亚特新材、恒昌集团、梅花锁业、丰安齿轮能够坚守下来?大概是因为股份制铠甲的保护或不跨界投资的缘由吧。笔者有幸与亚特、恒昌的两位少总多次攀谈,从他们的话语和眼神中,分明看到他们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探索和对股东利益维护的慎重,这些都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经营者的必然选择,容不得你太多的自由发挥和主观臆断。

  赶超自己,呼唤企业家精神。创新冒险、专注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创新主要集中在产品开发、质量提升、管理模式、市场开拓等方面,在以上这些方面,作为一个成熟企业家必须富有冒险精神,不敢冒险才是最大的冒险;企业家专注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形式创新,不是见异思迁,即使经济或企业处于低谷,其他人选择退出,唯有企业家不会退出,这就是执著。任正非、陈必寿、彭政纲、倪良正、黄尚渭等一大批浦江籍企业家就是企业家精神的完美体现。为什么这一串串名字都是在外乡创业成为知名企业家呢?改革开放40年来,浦江企业家曾处于时代最前沿,相继创新出绗缝制品、玻璃水晶、灯具挂锁等诸多新产品,并发挥“四千”精神,走南闯北,漂洋过海,开拓了广大的市场,曾经占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份额,创造了自己企业的辉煌,也创造了浦江经济的高光时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众多浦江企业却慢慢滑向仿造仿冒、依样画葫,失去了创业时的激情。如果能够少些或摒弃价格竞争、仿造仿冒、依样画葫,慎重跨界投资、民间借贷、脱实向虚,专注于科技投入、产品研发、质量提升、市场开拓,执著于创新创业、合作共赢、强链固链、回报社会,赶超自己就会指日可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俞佩芬书记在全县工业科技大会上系统的回答了为什么要抓工业、如何抓工业、怎样抓工业等重大问题,目标、方向、路径、措施都十分明确且务实。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弘扬科学家精神、新时代浦商精神和工匠精神,浦江牌干部定会应运而生、浦江牌企业家定会喷薄而出,浦江工业经济必将重现辉煌!


(编辑:关尔)
信息来源:今日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