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春回大地,潮涌浦江。
今天,全县干部队伍建设暨“攻坚争先”动员大会召开,目的在于迅速形成“大干快干、只争朝夕、奋力赶超”的浓厚氛围。
奋力赶超,干在今朝。本报将用系列述评的形式,鞭策大会精神的落实,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一缕晨光照射在黄宅镇渠北村的田野上,勾勒出上山博物馆质朴简约的剪影。这是穿越万年的阳光,遥想当时在此辛勤耕作以求繁衍生息的先民,谁能安卧枕榻、辜负春光?
我们的先人选择了这片好山好水,一代代后来者在此耕耘收获,孕育出令人赞叹的文明。站在这片有着万年文化史、1800多年建县史的神奇土地上,不禁让人发千古幽思、立凌云壮志。
前人经历了怎样的奋斗,留下如此丰厚的遗产?
历史演进到这个当口,浦江面临哪些时代课题?
我们又应如何担当使命,在丰安大地树起新的丰碑?
就是浦江
文化与文明是岁月沉淀下的瑰宝。回望历史,浦江人足可自豪!
谁能想到,我们耕作了1800多年的土地,万年前就已经有人在此生活。因为上山文化,浙江由此成为万年浙江。
谁能想到,郑氏家族绵延15世,鼎盛时3300多人共同生活秩序井然,子孙中为官者无一人贪墨,屡受朝廷旌表。
谁又能想到,这里不仅走出了南宋诗人方凤、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清初高僧心越禅师等杰出人物,而且文脉延续至今,书画艺术气息弥漫全城。
还有品种丰富的非遗文化、民间工艺、市井美食,浦江人说起来如数家珍。
为什么是浦江?有人说,这得益于盆地优势,风调雨顺,物阜人丰,仓廪实而知礼节。有人说,浦江人勤奋而又聪慧,凡事都能琢磨出个道道,富有创造精神。曾经主政浦江的郑宇民从文化角度诠释浦江人的性格:“文气与硬气相辅相成”,“硬”是文化人的硬,决不粗俗;“文”是硬汉子的文,决不懦弱。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农耕时代,浦江人创造了优裕富足的生活;在改革开放初期,浦江也一度站上时代的潮头。20世纪80年代初起,浦江的个体工商户如雨后春笋,党委政府也很开明,敢于喊出“个体经济是浦江发展的主力军”这样响亮的口号,老百姓凭身份证就能办出营业执照。1993年,浦江的私营企业数全省排名第四;1996年,浦江的个体工商户有1万多户;1998年,浦江就有3家私营企业进入全国500强,4家被评为浙江省百强,3家获得外贸出口自营权。
很多人对当年浦江的“两匹马”仍记忆深刻:东部白马搞服装,西部石马搞五金。白马服装不仅在浙中有名气,武汉汉正街服装市场当时是浦江人的天下,被叫作“白马街”。
名气更大的是“五朵金花”以及后来给百姓带来无限财富的水晶、绗缝、挂锁产业。“中国水晶之都”“中国挂锁之城”“中国绗缝家纺名城”的美誉,彰显出浦江在这些领域的头部地位,也展现了鲜明的块状经济特色。
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浦江人曾激起多少浪花!的确,从自然地貌、时代际遇、性格特征都能为此找到合理的注解,但是最本质的原因应该是浦江人务实求实、自强自信、拼搏奋斗的精神,归结起来就是两横一竖一个字——干!
从远古到当下,这片土地上每一点变化、每一道辉煌,都是浦江人干出来的。哪怕到了水晶产业已经深深植入地方经济血液的时候,浦江人在“五水共治”的一声号令之下,说干就干,踩下刹车,硬是用几年时间唤回了旧时清波,开启了产业转型升级和全域旅游之路。
不是浦江
花开花谢,潮起潮落。在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你追我赶、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尤其是地处全国发展水平最高的东部,这种氛围和感受尤其浓烈。
抚今追昔,让不少浦江人感到遗憾和困惑:一些曾经红极一时的企业销声匿迹了,一些曾经利润丰厚的产业不断萎缩,一些曾经每个月来浦江取经的“小老弟”已然超过“老大哥”。如今,浦江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只有31家,尚无一家企业上市,像水晶、绗缝、制锁这样的优势产业也面临挑战。
环顾四周,“压力山大”:金华市内的武义曾经紧追不舍,8年前一跃赶超浦江;相邻的义乌无疑已遥遥领先,当地干部抓改革发展的干劲和办法难以望其项背;绍兴的新昌抓工业上屡出新招,不得不叹服。
为什么很多方面浦江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为什么浦江与很多宝贵机遇擦肩而过?答案还是在于人。能够挡住台风、营造气候的群山,也挡住了人的视线,觉得自己是最好的;追求丰衣足食、生活小康的愿望,也局限了人的志气,事业没有必要做得那么大;革故鼎新、发明创造的智慧,如果用在追求短期利益、互相压制上,自然难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深刻的反思,是为了奋起而行;激活动力,首先要解放思想。经济发展是目前浦江最大的差距和短板,也是最大的潜力和后劲。浦江要实现赶超目标,必须少一些小聪明、小农意识、小富即安,多一些大智慧、大格局、大志向。
面对当前发展格局,我们要更乐观自信。有位老母亲天天为两个女儿发愁,大女儿染布,小女儿制伞,下雨时愁大女儿晒不了布,天晴又愁小女儿卖不出伞。有人开导她,下雨天你就想想小女儿,天晴了你就想想大女儿。它告诉我们,必须转换思维,挖掘利用好优势,千万不能输了志气、自怨自艾。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有位法师号称修得“移山大法”,徒弟们见师父迟迟不施法,不禁提出质疑。法师就带着徒弟们从山南到了山北,告诉大家,“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再好的机遇,也需要伸手去抓取才能为我所用;再小的问题,也只有“移动自己”才能不为所困。
面对新的发展思路,我们要更加坚韧不拔。一个和尚挑水,因为水桶有裂缝,一桶水挑回来只剩下半桶水了。但是一段时间下来,他挑水的山路两侧,草木因为得到浇灌而异常丰茂。执行战略要久久为功,保持耐心才能有所收获。它也告诉我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道理,如对“绿水青山”的守护,今日的“牺牲”终将换来“金山银山”的收获。
还看浦江
春意浓,马蹄疾。“十四五”时期,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这也是浦江奋力赶超的新征程。
浦江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在哪、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是什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什么?在全省“重要窗口”建设中,如何展现别样精彩的浦江?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又该交出怎样的奋斗答卷?
从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到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答案已经十分清晰,部署已经十分明确。今天,我县召开干部队伍建设暨“攻坚争先”动员大会,奏响急促铿锵的出征鼓点——
浦江思奋起,浦江要赶超,全县上下必须干在今朝!
发展是永恒主题,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前,浦江党员干部就是要围绕实施“五大战略”、打造“六个样板地”,努力把做大金山银山的方式变得更活,把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变得更实,把推动转型升级的路径变得更宽,把提升城市能力的力度变得更大,把惠及民生福祉的保障变得更优,把拓展对外发展的空间变得更广。
在思想上紧起来。深刻认识浦江当前形势,告别不紧不慢的悠闲步调,保持不堕其志的昂扬姿态,在作风上紧起来、严起来,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同时也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在紧中求变、紧中创新,就看谁有勒紧裤带还能办成事的真本事。
在工作中冲起来。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一定要树立必胜信念、知难而进,不能因有困难而不为、因有风险而躲避、因有阵痛而不前,拿出浦江人那股子生猛劲和聪明气,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努力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在担当上硬起来。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当下的浦江,短板与潜力并存、困境与希望同在;负重前行的浦江,最不缺的就是干事创业的舞台。一线作考场,实绩论英雄。只要想干事就会有平台,只要敢干事就会有支撑,只要干成事就会有收获。
前不久召开的全县重点工作领办会上,县领导率领“战队”,上台领任务、作承诺、亮态度,攻坚争先、豪情满怀。县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立刻引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重视,得到现场批示和督办数量刷新纪录。雷厉风行、起而行之,浦江“一天也不能耽误”。
难不难,想想上山先祖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敢不敢,想想上一辈人平地起高楼的辉煌业绩;行不行,唯有背水一战才能印证无限可能。
浦江是40万丰安百姓共同的浦江。实施“五大战略”、打造“六个样板地”,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坚信,在中共浦江县委的带领下,全县上下志存高远、坚定信心、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干起来,必将在新一轮的竞逐中再次走向辉煌。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美女峰在伫望,这片崛起的黄土地!
信息来源:今日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