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726ZF040000/2021-34759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办公室 | |
生成日期: | 2021-02-19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组配分类: | 部门动态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张肖华是浦江县黄宅镇第二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扎根于农村小学教学二十余年,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一直是年轻教师学习的好榜样。2020年4月,她怀揣着教育的梦想踏上了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共安彝族乡小学支教的征程。
浦金两地结下深厚情谊
2020年4月,张老师分到共安彝族乡小学,正式开启了支教之旅。海拔800多米、山高路险、土地贫瘠、食物麻辣……虽然新环境还不适应,但张老师立马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中。
初来乍到,幽默风趣的张老师很快和同事们打成了一片,在生活上也得到了同事们的热情帮助。半个月后,张老师发现彝族乡的孩子大都住在山里,来回非常不方便,所以孩子们基本住在学校里,每天至少有一半的老师都要留下来管理班级,照看孩子们的生活起居。正值初春,天气还是非常寒冷,而学校老师的住宿条件异常艰苦,两三个老师同住一个寝室,寝室里没有热水器,甚至没有一张舒适的床。张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机缘巧合下,张老师向从浦江到金口河挂职的张卫东副区长反应了该校教师的住宿条件情况,他也特意抽出时间到该校视察,看了老师们的住宿条件后感慨:这几年对学生的关注关心的力度很大,而对老师的关心少了一点,他当时就拍板“换掉老师们的床,给每一个寝室安装热水器”。在场的同事们都深深地感动了,张老师的心里也顿时倍感温暖。
在共安这个大家庭中,张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和老师们一起加入到学校的每一个活动中。但她发现这里的孩子们都缺少一件校服,也亲眼见到了孩子们趴在自来水龙头下喝冷水的场景,她的内心又一次被触动了,于是,她通过微信群向黄宅二小的傅鑫森校长发出求助,看看能不能帮助这里的孩子。一周后,满满的一车保温杯和两箱秋季校服,从浙江浦江运达四川金口河。她亲手将这些保温杯和校服送到共安彝族乡小学的孩子们手中。或许,一件小小的校服算不了什么,但却体现了包括张老师在内的浦江人民对彝族乡孩子的那份关爱。
勤勉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援川教师,张老师努力工作,发挥特长。在办公室里,时常组织老师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还多次主动要求上校级、县级公开课。她还主动帮别的老师一起查找资料、备课、磨课。
去年12月,张老师撰写的《扶贫必扶智,春风不曾迟》扶贫文章获金口河教育局二等奖。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加强两地孩子的交流,张老师又联系傅鑫森校长,联合黄宅镇第二小学开展云端网络教研活动,通过美食课、美术课和心理健康课,让双方孩子相互加深了解,拉近了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孩子们各自发表了感言,架起了连接两地学生互帮互学的友谊桥梁。
短短一年的援川生活,张老师为共安彝族乡小学筹集了十万元左右的资金,有改善老师生活条件的,有给孩子们换校服的,有奖学金的激励等,这些都是一种温暖的见证,能参与到东西部扶贫这样的大队伍中来,发挥一点点小小的能量,遇见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工作的开始。
信息来源: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