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12-23
记者 缪思聪
驻足回眸,五年一瞬。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我县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形势新要求,将工业经济发展作为建设的重点和转型升级的关键,奏响了“工业强县”的最强音,工业经济进入了总量、质量全面提质提效的新阶段。
一组数据可以丈量我县工业发展的步伐。今年1~11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6亿元,预计年底将达到248亿元;规上企业家数年底预计达到450家,较2017年的221家实现翻番。
以时间为轴,一个个持续走高的数字,映照出浦江工业发展的强劲信号。五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力量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配置,政策向工业倾斜。这五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工业在全县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树牢“项目为王”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连日来,与低温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锋华创芯车间内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在该企业的无尘车间,打线机、划片机、减薄机、塑封机等机器设备全力运转,技术工人身穿白色工作服,在机器间来回穿梭,实时监控生产情况,在机械手臂的精准操作下,一颗颗芯片从这里产出销往世界各地。目前,企业新增的年产5亿颗芯片封装及芯片设计项目已投入使用。
如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我县坚持一手抓传统工业提质增效,一手抓平台能级和重大项目建设,双轮驱动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助推工业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实体经济的底蕴和根基在于传统产业。以水晶产业为例,数据显示,1~10月水晶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54.39亿元,同比增长15.63%;规上工业增加值1.82亿元,同比增长43.2%。挂锁、绗缝、水晶、服装等传统产业正不断焕发新活力。
与此同时,恒昌纺织科技年产44000吨功能性纺织品生产项目、三思光电智慧交通与智能照明产业化项目,全力抢抓建设时间,全面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总投资3.3亿元的绗缝产业小微企业园于7月正式投入使用,入驻企业74家;科技孵化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2亿元,已完成建设;郑家坞玩具产业小微园拔地而起,100余家企业集聚生产……一批产业平台和重大产业项目或如火如荼加紧建设,或顺利落地达产见效,为浦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项目建设在丰安大地呈现出千帆竞发之势,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引导全县上下进一步增强做好项目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把重点项目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在全县营造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良好氛围,以敢为人先的斗志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复杂、转型任务艰难以及突发新冠疫情等影响,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据统计,今年我县工业经济加快复苏,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5.3%、47.6%、60.7%,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二。五年的步履铿锵,全县传统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实体经济的根基愈发稳固。
聚力招商引资 蓄势赋能增添动力
今年7月29日,我县举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浦江数字智造科技园项目、发网金华(浦江)智慧供应链生产项目、年产15万吨特种新型聚酯薄膜项目等30个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149.84亿元,涵盖现代物流、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农旅等多个领域。其中制造业项目达25个,投资额达89.85亿元。
一大批重大项目的集中签约,令人振奋。这是我县招商引资、扩大开放的重大成果,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喜事。
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五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招商,构建立体化、快速反应、高效决策、上下联动的招商体制机制;一系列扩大增量、优化存量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转型发展新动力不断增强;不断优化招商方式,紧盯光伏光电、5G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招大引强,强化补链、强链、延链,持续育新机、转化新动能、涌现增长点。
临近年末,坐落于浦江经济开发区的浙江赛伍应用有限公司厂区内,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转,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成片的太阳能封装胶膜源源不断地产出。“目前公司已经拥有30条生产线,月产2000万平方米太阳能封装胶膜,年产值预计在10亿元左右。”浙江赛伍应用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8月28日签署协议,9月6日正式动工建设,11月5日完成主厂房交付,11月6日首台设备进场安装,12月13日实现试生产。仅仅107天就实现了签约到试生产,赛伍项目跑出了我县制造业项目开工投产达效的“浦江速度”。
“浦江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政府部门倾情服务,在这里投资兴业,企业安心、放心、更暖心。”赛伍公司负责人信心满满。目前,赛伍二期正在加紧建设中。
赛伍项目的成功落地,正是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缩影。针对招商引资,我县出台了《浦江县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十条举措》,同时成立了杭州、上海、北京、深圳4个驻点招商招才局,形成了齐心协力抓招商的浓厚氛围……招商步伐不停,引资成果丰硕。五年来,我县开展全员招商,抓招商促发展的势头强劲,累计招引项目271个,协议投资904.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6个,迎来了杭机股份、三思光电、苏州赛伍等重点产业项目。这些项目的签约落地,为我县培植发展后劲积蓄了强大动能。
聚焦科技创新 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五年来,我县将科创兴县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优化企业创新能力,为工业增势蓄力。
梅花锁业是我县传统的制锁企业,然而如今走进生产车间,只见一组组自动化钻孔机、挂锁装配机等智能加工设备正在紧张生产。企业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打孔机,实现一块锁体全部锁孔一次成形,一台机器一天产能达到4万把。同时,其新研发的指纹挂锁,一经推出即受到市场欢迎,2020年就已形成2000万元的销售量,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梅花锁业坚持以科技创新助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采取产品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两条腿”走路,实现了生产管理高效率高精度低能耗低排放。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五年来,我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县科技要素不断集聚,创新动能加快成长,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杭机股份结合行业特点,大力实施数字化车间改造提升,通过“5G﹢智慧工厂”项目,一次性加工次品率降低了16%,重复劳动带来的物料和人工损耗降低了8%,成功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已经入选省级未来工厂试点建设名单;伯虎链条利用工业物联网平台管理中心,从上料、切料、传递、套管、去皮到成品,精益生产线只需要10秒就能完成,流水线生产效率提高了近40%;亚特新材料依托数字化赋能,大投入打造高品质锦氨空气包覆丝生产数字化车间,可减少100名工人的用工成本、20%的生产能耗,提高20%的产品质量,提升50%的生产效率,每年效益总额预计可达3000万元……
除了狠抓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之外,我县还出台了科技新政25条等利企政策,进一步整合力量,创新机制,积极做好市场创新主体培育工作和科技创新平台搭建工作。截至目前,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培育省级高企研究开发中心6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69家。
据统计,2020年全县企业研发支出4.3亿元,同比增长47.1%,位居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投资7亿元,同比增长81.2%,列全市第二。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5家,增加数均创历年新高,科技创新正成为驱动工业跨越的重要引擎。
砥砺五载,跨越发展。展望“十四五”,面对新的时代浪潮和机遇挑战,我县将以扛旗争先的拼搏姿态,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奋力赶超、真抓实干,为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