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发布日期:2021-10-21

本报消息(通讯员 李艳)在10月18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令人瞩目的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发布,浦江上山遗址从321项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榜上有名。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广受关注。截至7月10日申报结束,活动办公室共收集到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337个申报项目材料。活动设初评、终评两轮评审推介环节。

这些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重要学术研究的成果,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榜单中,浙江共有4项入选,另外3项分别为余姚河姆渡遗址、余杭良渚遗址、杭州南宋临安城遗址及官窑遗址。

“上山文化”以浦江上山遗址命名,迄今“上山文化”的遗址数量已达20处,分布中心为钱塘江上游南域的河谷盆地。其中,金华超过三分之二,达14处之多。

“上山文化”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长期从事浙江新石器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30多年来,一直坚守田野考古第一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第一时间发信息给蒋乐平表示祝贺。“作为一名考古人,自己主持的考古发掘,能够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这是多么荣幸的事情啊!”蒋乐平欣慰地说,与很多历史上有案可查、有迹可循的考古发现不同,“上山文化”属于从无到有类型的考古发现。20年的努力,上山遗址从默默无闻到“扬名天下”,非常不容易,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是对田野考古工作者最大的褒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员赵志军获悉万年上山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连连点赞:“这是从几万个考古遗址中比选出来的,十分不易,很不得了,某种程度上也奠定了万年上山的地位。”

今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就在榜单发布前,国庆前夕,上海广播电视台在东方卫视、上视新闻综合频道、百视TV、看看新闻Knews以及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同步推出纪念考古百年大型融媒体直播特别节目《文明探源看东方·何以中国》,带领大家走进全国10个充满故事性和神秘感的考古遗址,探访一个个“日用而不觉”的文物宝藏,感知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10个考古遗址,均为全国各地有影响的代表遗址,比如四川三星堆遗址、湖北曾国贵族墓、河南二里头遗址等。万年上山作为浙江唯一的代表入选,在开篇呈现,时长达10分钟。

节目中,记者实地探访浦江上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在桥头遗址,听蒋乐平介绍,这里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彩陶,陶器造型丰富,非常精美,生活遗迹丰富,记者忍不住问:“我能不能把这个地方看作是这个聚落的厨房间,锅碗瓢盆都聚集在这里?”蒋乐平笑着回答:“陶器和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可以想见,这些陶器肯定是装过稻米和米饭的。说明到了‘上山文化’中晚期,稻作农业得到了初步发展。桥头遗址是非常重要的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聚落结构较为完整的‘上山文化’遗址。”

民以食为天。文明出现的基础,就是农业的出现。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农业起源地。一万年前,长江下游已经出现栽培水稻,这是人类农业史、文明史的重要发现。这个重要的发现,证明中华文明5000年并非虚言,而是真实的历史。

也因为这个重要的发现,让浦江上山遗址一路过关斩将,成功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这份沉甸甸的榜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