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信息公开目录 >乡镇街道信息公开 >虞宅乡 >乡镇动态
索引号: 330726JD060000/2020-30505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党政综合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0-09-10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组配分类: 乡镇动态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虞宅乡召开文化挖掘与保护座谈会
发布日期:2020-09-10 16:52 浏览次数:

   “缓步后山游,疑是藏春坞;峰廻秀气凝,水转精英聚;花开灿似霞,蜂蝶纷纷舞;意得直穷源,归来明月吐”。斗转星移,这里的风景却未曾改变,一首诗句不仅描绘着虞宅壶源江(旧时湖溪)的醉人美景,更是诉说着虞宅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今天的会议还要从壶源江说起。

    今年,伴随着乡村文化挖掘与保护工作的循序推进,虞宅“千年历史文化”成为了各级政府部门、各界文化人士关注的焦点。9月8日下午,虞宅乡召开文化挖掘与保护座谈会,邀请了县政协盛丹平副主席、县政协办何金海副秘书长、县档案馆张伟文馆长、县政协江东放委员、县农业农村局能源办张解民书记,与虞宅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虞廷后人-徐冈、费正连老师、朱希光老师以及四个行政村支部书记出席会议。乡长毛悦主持会议。

    夏末时节,壶源江畔依旧绿意盎然、层峦叠翠。“千年虞宅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千年虞宅的故事要从何说起”“我们能为虞宅文化做点什么”,在座谈会开始前,众人沿着壶源江一路调研一路思考,他们在古色古香的千年廊桥席场桥驻足过,在正在修建中的虞廷故居留转过,在沧桑古朴的虞氏宗祠停歇过,在那座柳贯曾到访过的千年石井教寺寻觅着前人留下的痕迹。“要发掘虞宅千年历史文脉,可以从一座厅堂、一座祠堂、一座故居、一座民居、一座古桥‘五个一’来理思路。”调研过程中,众人议论纷纷,思如泉涌。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大家怀着对虞宅的满腔热情,围绕虞宅千年文化的定位、挖掘、保护、传承、创新、利用等方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湖溪的水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湖溪人,居住在此的虞氏家族、费氏家族、毛氏家族还有文人墨客,在这湖溪畔留下了不少诗篇与佳话“我们可以抓住诗书传家、红色文化这一主题进行挖掘。”对虞宅村文化了解最深的莫过于费正连老师,他的这个心愿也已经蛰伏了多年,而这次会议也让湖溪文化真正走到了大家心中。

    一砖一瓦皆是史,一草一木总关情。在县政协副主席盛丹平看来,乡村文化的传承者显得更为重要和宝贵,同时他针对虞廷故居纪念馆的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成立专门的文化保护小组,聘请专业人员对信息进行系统性收集整理;二是要对文化脉络包括对其家谱、生平、功绩多方面进行梳理;三是对故居的文化展陈及其展陈形式进行定位思考。

    虞宅可以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无论是寻常巷陌还是木桥、古村,亦或是姓氏文明、美食文化……这一些,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其中文化积淀深厚者,开展挖掘保护,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我们相信,在大家的齐心推进下,不久的未来,虞宅茜溪、虞宅湖溪“双溪文化”将进一步展现在大家眼前。



信息来源:党政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