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浦江资讯 >浦江要闻
浦江六夺全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
发布日期:2020-08-10 11:26 浏览次数:

  “大禹鼎”是我省治水的最高荣誉。8月7日,记者从县“五水共治”办获悉,浦江以优异成绩荣获2019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银鼎。

  自2014年全面吹响“五水共治”号角以来,浦江已连续六年获得“五水共治”优秀县。全省仅浦江和德清获六连冠殊荣。

  璀璨银鼎的背后,是我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引领,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实处着力,加快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努力实现绿富美的有机统一。

  铁手抓整治 架构服务“公平网”

  治水是一场持久战。持续实施“挂图作战”,开展“消防检查”等行动,拆除涉水违章建筑不松懈。实行“网格化管理”,将景区、道路、河流、村庄等周边500米范围列为禁养区,并与非禁养区内的养殖户签订“畜禽排泄物100%零排放、100%资源化利用”两个责任书。集中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推行“村收集、镇集中、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开展农村集污纳管工作、建设一体化终端和人工湿地。实行最严格禁渔。通过标语横幅、倡议书、宣传手册、新闻媒体等方式,加大渔业法规宣传;相继设立和扩大禁渔区,只允许“一竿一线一钩”垂钓;组织执法人员对各禁渔区进行日常巡查,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移送公安处理。

  巧手补短板 编制生态“安全网”

  实施“调引连活”水系连通工程。充分利用地理地势,实施流域调水工程,通过输水隧道将壶源江水调到浦阳江流域;实施浦阳江盆地纵横水网工程,以人工渠道将天然河道贯穿连通;实施金狮湖城区枢纽工程,将通济桥水库等3个中型水库和主要河道渠道贯通,形成金狮湖为城市主客厅的城市水系;实施农村水系贯通工程,因地制宜,通过新建水源、恢复水路、池塘清淤、水景美化、村口湿地等,将农村的一个个臭水塘,变为一处处美丽乡村景点。展开浦阳江和壶源江综合治理。浦阳江综合治理工程共治理河道17.4千米,城镇防洪能力提升到50年一遇,农村防洪能力提升到20年一遇,全流域形成了20年一遇的防洪闭合圈。同时,因地制宜建设了休息长廊、河道驿站、可游泳段、亲水园路,把河道功能尽量拓展。通过清淤泥,通水系,新建改建水利工程,补工程短板,打造美丽河湖、江南水网。

  推手挖文化 疏通水文“经络网”

  遵循“五不三增二保留”生态化治理原则。即不大拆大建,不砍原生树,不动河道砂,不浇大体量砼,不铺硬质护坡;增加绿色植物、增加生态配水、增加亲水设施;保留滩林、边滩等河流自然特性、保留河道古文化,留住“乡愁”。嵩溪村、平湖村、潘周家等古村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浦江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积极保护、挖掘和开发利用。除了古村落,还挖掘出古桥、古堰、古埠头、古自来水、古禁堰碑等水文化遗产,并把浦江在“五水共治”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工作机制、经验及成效,加以总结提炼,形成治水文化和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共同构成的文化脉络,凝练出与时俱进的“浦江精神”,在浦阳江畔建立了治水馆进行全面展示。

  妙手强监管 构建监测“智慧网”

  坚持河道治理与城市防洪、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发展、水质净化等有机结合,先后制定了《浦江县美丽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规划,以“精”为目标,以“细”为手段,以完善制度、规范流程、统一标识、提高执行力为重点,开展浦阳江、大陈江堤防依标管理工作,在金华市首创“专业化管家+物业化保姆”管理模式先河。率先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落实河道保洁“四级管护”。推行河长工作日志,建立“一河一档”,不断充实治水档案。制定“一河一策”,制作治河作战图、项目表、时间表,将任务分解到每个单位、每个具体项目、每个排水口;建立问题销号制,明确整改期限,解决一个销号一个;畅通工作机制,建立“浦江县河长微信群”“智慧治水”暨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等,实行“问题秒受理,整改不过夜”。

  一江碧水出浦江。六年治水,六夺大禹鼎。干在实处、精细管理、全民参与已成为浦江“五水共治”工作的核心密码,引领着浦江在高质量治水道路上一次次实现新跨越。


(编辑:朱杰超)
信息来源:今日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