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浦江资讯 >浦江要闻
从“街长制”到“群主制”
发布日期:2020-07-20 15:59 浏览次数:
  “前阵子,总有一辆环卫车停在我的店旁边,周围的居民就顺便把垃圾扔到这里来,臭气都熏到店里来了。我就试着在群里@(艾特)了群主,没想到半天不到就帮我联系了环卫工人,解决了问题。”这位店主所说的群主,就是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直属中队古城区域的街长。
  今年,直属中队在实践“街长制”的基础上创新推行了“执法街长+商家”微信群管理体系,建立一条街一个商家群,街长当起了群主,平均每个群里都有上百号人。“街长制”使执法队员的路面见勤率、管事率稳固上升,然而依旧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如今推行“群主制”管理模式,由原来的街长独自管理变成了街长+商家联盟协同共管。群主可以运用微信商家群发布宣传信息、服务商家、收集工作线索等,商家发现情况,可以在群里第一时间提出,群主收到消息,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群主,中午时段‘兴丰客’门外流动摊贩很多,影响我们商家做生意!”“到了饭点,人行道还总有车乱停。”中午11点,几名商家在中山路“执法街长+商家”微信群向群主反映。群主收到商家诉苦,立刻在群里作出反应,并付诸行动。趁午休时间,直属中队四分队组织执法力量,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商家举报的流动摊贩和违停现象进行了精准整治。原本,每天上班前、下班后是城市管理的灰色时段,商家和市民有问题难以及时联系到执法队员。如今,无论何时何地,有城市管理相关事宜需要咨询,只需指尖轻点,群里一@,执法队员就能第一时间出动处理或者给予答复,原本的“灰色时段”也能成为诉求畅通的执法“绿色时段”。不仅如此,还能以一传百,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的宣传效果。
  别人建群是为了“带货”,街长建群则是为了“解惑”。“群主,我们店要重新装修店招广告,需要我们做什么?”“您好,请准备好店招广告效果图,我们会立刻到现场来与您对接。”放下手机,街长黄非凡立即赶到现场,对需要安装的店招广告进行了现场勘察,当场给予答复,详细说明安装要求,并告知脚手架审批的相关流程。在微信群的帮助下,执法队员的服务意识也得到了提高,新店要开门营业,从最初的店招广告备案,到脚手架审批,到后厨油烟净化器的规范安装和使用,再到开门营业后门前五包责任落实和店内的垃圾分类工作,都能在执法队员的指导下快速、规范进行。
  除了为大家“解惑”,群主还利用微信群能迅速传递图文信息的特点,在群里推送以案说法、精品城市创建标准、文明规章、城市公益、温馨提示等相关信息,供群员借鉴和参考。某日晚上10时,通过执法队员巡查和市民群众反映,民主路上有多处垃圾乱丢现象。执法队员对仍处于营业状态的商家立即提醒责改,并向民主路“执法街长+商家”微信群内对所有商家发了一份垃圾收运机制的温馨提示,此举进一步规范了精品城市创建的细节,也得到了群内商家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小小微信群,商家和执法人员之间形成了实时、良性的相互协作关系。
  如果群主工作做得不到位怎么办?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直属中队副中队长张欣楠表示不用担心,通过微信群不仅能使执法人员更好地监管商家,还能实现商家监督执法人员的“双向管理”。执法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存在执法盲点?执法队员是否履职尽责?无论是街长的分管领导,还是群内的商户市民都可以借助微信群实现“监督街长”。
  执法局直属中队副中队长傅安康表示,“群主制”模式实现了城市管理“双向管”“精准管”和“协作管”,带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解决市容环境的提升上,更是拉近了城市管理者与商家、市民之间的距离,提升了执法队员的形象,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今后,“街长制”要实现常态化运行,更加突出与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幸福家园的理念,让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治理更加精准化,切实把精细管理标准和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最后一人”。

信息来源:今日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