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726ZF140000/2020-16533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生成日期: | 2020-04-30 14:05:26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组配分类: | 部门动态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五一假期哪里去?22条古道寻幽境
除了马岭古道,
浦江还有21条绝美古道。
曾经,它们是古老浦江的见证者。
现在,过往的行人少了,
但周边的景色却美成了世外桃源。
这个五一,
寻一处幽境,
无喧嚣扰。

今天
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
浦江主要的古道


1马岭古道


虞宅乡马岭脚村——浦江建德交界处,已有千年历史,因起伏于天际的山峦形状像马而得名。2015年获评浙江省最美森林古道、浙江省十大经典古道之一。我县境内全长1.5公里,石板路,地势较陡。蜿蜒于浦江、建德、桐庐三地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中,风景如画,人文故事丰富。
2马岭古道延伸段


马岭古道——美女峰,新辟道路,在原通往美女峰两条黄泥小路的基础上修整而成,并与马岭古道相连,形一条环线。全长1.8公里,石板路+块石路+木步道,地势较缓。风光旖旎,最奇特的就是美女峰了,为浙中著名奇石,海拔905米,于1.5亿年前由中生代燕山运动强烈的断裂、挤压而成,又称香炉石、颠倒壶瓶。


3桃岭古道


浦阳街道善庆村——杭坪镇前河村,旧时系浦江县城通往廿四都石宅村及建德、桐庐之交通要道。全长2.8公里,石板路,地势较缓,有休息亭3个,陶然亭内曾成立过茶路会,据传宋濂隐居于芝园编著有《芝园集》。
4小桃岭古道


浦阳街道善庆村——杭坪镇前河村,新辟道路,从桃岭岭顶向东可重回善庆村。全长3公里,石板路+木步道,地势较缓,有桃花寺遗址,林木森然,环境幽静。
5佑岩岭古道


浦阳街道善庆村——杭坪镇前河村,新辟道路,从桃岭岭顶向西可转到佑岩寺。全长4公里,石板路+木步道,地势较陡,有观景台两座,山顶环境优美,有“小华山”美誉。


6十八歪岭古道


浦阳街道杨坞自然村——前吴乡宋宅自然村,旧时为罗源、费宅、西源、宋宅村民出入城邑之通道。全长2.1公里,石板路+块石路,弯头较多。春季紫荆花烂漫,岭巅有观景台一座,浦江县城尽收眼底。
7樟坞岭古道


浦阳街道樟坞岭脚自然村——前吴乡坞坑自然村,途经觉寺自然村,通村公路未建前系坞坑、觉寺村民出入城邑必经之路。全长1.6公里,块石路,地势较陡。唐代慈恩大师在觉寺村修建寺院称为慈恩教寺,历经数朝,久而荒废。
8白泥岭古道


浦阳街道白泥岭脚自然村西——前吴乡坞坑自然村东,旧时是一条为炉窑生产服务的专用路道。全长1.8公里,块石路,前半段较陡,后半段平缓。岭巅之西有两座宋代民窑遗址,即白泥岭窑址和前王山窑址,分别于1984年、2010年列为县级文保单位。
9五路岭古道


浦阳街道兆丰村——凌云寺,又名五六岭,为旧时通金华府唯一官道和书生应试之路。全长2.2公里,石板路,地势较缓。岭巅有寺名凌云。北宋绍定三年(1239)设浦阳驿站,明代设五路岭铺,有铺兵三至六名不等,清仍延旧制。历代浦江文化名人多曾游走于五路岭山野之间,如方凤、柳贯、吴莱、宋濂、东皋心越、曹聚仁、方增先。
10五路岭古道延伸段


五路岭凌云寺——十八歪岭,新辟道路,通过修整原山岗砍柴小径,将五路岭、白泥岭、樟坞岭、十八歪岭古道串连。全长2.5公里,土路为主,地势平缓。四季皆景,登临山岭之巅,仙华山遥相对望,风景独特。


11仙华古道


仙华街道塘下村——仙华山山腰,据传古道的最初源自轩辕黄帝女儿元修的足迹。全长1.3公里,石板路,地势较缓。沿线古迹众多,古亭、古寺、古泉、古图腾,堪称步步有景,触目文化。
12石宕古道


仙华街道石宕村——仙华村,最初是由石宕村的村民上山向昭灵宫求香踏出来的一条小路。全长3公里,石板路,地势较缓。沿途多为高大挺拔的常青树,环境清幽,首尾与仙华古道、登高古道相连,形成一个“之”字,将仙华山紧紧地环抱住。
13登高古道


仙华街道登高口村——登高山村,形成于南宋绍兴年间,全长2.5公里,石板路,地势较缓。沿途溪水孱孱,摩崖石刻、奇峰异石、古桥古寺,风光无限,传说众多。


14千步岭古道


杭坪镇寺坞村——杭坪镇寺坪村,建于清朝末年,由村民筹资协力建成,每步台阶花费一块大洋。全长0.8公里,石板路+机耕路,前半段较陡,岭顶平缓。古道共有1000余步台阶,故名千步岭,俗称寺坞岭,又因古时下杭州求功名的人都要走这条路,又名状元岭,与瞿岩岭相连接形成一个“人”字。
15瞿岩岭古道


虞宅乡新光村——杭坪镇塘雪村果树坞自然村,是浦江人出西门下杭州求学经商必经之路。全长1.8公里,石板路,地势较缓。有休息亭2个,一路从阔叶林到竹林再到松林,林相变换奇特,色彩各异。新光村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16黄岭古道


大畈乡湃桥村——虞宅乡虞宅村黄岭水库,旧时主要的乡际交通线,已有千年历史。全长1.5公里,石板路,前半段较陡,过岭顶后地势较缓。围绕湃桥村新修了一条小环线,有观景台两座,山林茂密,绿树成荫,“奇、秀、幽、野”兼具。
17长狗坞古道


大畈乡建明村(上河村)——檀溪镇长山村,全长3.2公里,石板路为主,地势时缓时陡。该古道始建于清嘉靖年间,距今约500年。古道盘旋在山峦叠翠之间,经过“十八弯”绕“狗头”而上,岭上有一块“竹篾基”,曾经方家文炳公居住在长狗岭头,以烧炭为业,也是古道的开拓者。从长狗岭高处远眺,上百亩茶园四季常青,令人心旷神怡。

18井坑岭古道


花桥乡民丰村——建德市上姜村,全程4公里,以石板路为主,是古道通往建德市的又一重要交通要道。古道蜿蜒于
崇山峻岭中,当年金萧支队八大队就曾活跃在这一带痛打日本鬼子。现今古道两旁树木森然、竹海无边、野果鲜美,旧时的
指路牌、凉亭、石碑巍然耸立。
19塘波古道


花桥乡横山村——花桥乡塘波村,新辟道路,在原有田埂小路基础上修建而成。全长2.2公里,块石路,地势较缓。一路田园风光,清新明丽。塘波村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记载了60年前的一部红色革命史,是江东省政府成立的旧址。

20淡竹岭古道


中余乡冷坞村——郑宅镇金泥村,旧时主要的乡际交通线,建于清朝同治年间,也是一条官道。全长2.9公里,石板路,前半段较缓,后半段较陡。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冷坞村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21芜莱古道


东起前吴乡袅溪村桐树坞口,经大麦山岗,西至袅溪村吴莱山,全长约3.5公里,是古时连接浦江和建德的重要纽带,因元末文人学士吴莱先生隐居于吴莱山而得名“吴莱古道”。古道穿梭于郁郁葱葱的竹林中,原本为泥土山道,行人行走不便,后来经村民筹资,用石块铺路,砌成石级,并在沿途建设凉亭,供过客休息,历时十年,终于建成。

22截拓岭古道


杭坪镇雪坞村——建德市郑家坞村,浦江界内2.7公里,石板路为主,地势较高,是古时金华府与严州府的分界岭,也称为截界岭。都传说打虎英雄武松曾到过截拓岭,附近村民和高山村村民现在还流传着武松和当时严州府的府尹陈文照夜宿虞宅乡西南部高山禅寺的故事。
信息来源: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