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农时 万象“耕”新
发布日期:2020-03-24 16:01
浏览次数:






编者按:
一年之计在于春。连日来,我县各乡镇(街道)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抢抓农时,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做到疫情防控与农业农村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推进”,为农业增产增收打基础。(题图杭坪茶园 陈怡君 摄)
春耕防疫齐头并进
连日来,我县在抓好工业企业开工复工的同时,也掀起了春耕备耕热潮。一边是加大农业科技培训,一边是保障农资供给,丰安大地田间地头一片忙碌,让人感受到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春天气息。
政府部门精准施策
疫情不等人,发展也不等人。早在2月上旬,我县农业农村局就下发有关做好2020年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的通知,积极发挥农广校培训教育优势,组织5家田间学校和3家相关农业技术培训机构在各自组建的微信群上开始线上学习。农民朋友纷纷下载手机APP,在平台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每天在群里打卡PK。
县农业农村局在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中念好“精细实”三字诀,全力支持和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复工复产,用温情服务书写责任担当,2月中旬全县1768家农业经营主体复工率已达97%。
县科技局及时邀请市科技特派员、市农科院果树所所长钱东南赴岩头镇,围绕果树栽培技术组织业务培训。科技特派员是推动农村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县共有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3个,个人科技特派员15名。他们结合工作实际采取线上线下双指导模式,已经为联系企业和农户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50余次。
3月的田间地头已经一片忙碌,全县的各项农事生产有序推进。各乡镇街道严格按照防控部署和要求,引导群众分散春耕,确保既做好疫情防控又实现春耕生产目标。为确保春耕生产扎实推进,县水务局在2月份就开始排查并清理灌区渠道淤泥,确保渠道畅通,科学合理配置优化水资源。
多元发展扩大增收
山地蔬菜产业是我县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西北山区的支柱产业,传统山地蔬菜零星、粗放,山区农民自给自足。2018年,我县在“公司+基地+农户”基础上,创新建立蔬菜种植“三分六统”管理模式,即“分户管理、分户采摘、分户结算”“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移栽、统一药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有效提高了农户生产积极性,对提升蔬菜产量和品质,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实现农户增收致富起到推动作用。去年全县种植山地蔬菜2.8万亩,今年增至3万余亩,其中香芋增加500亩,茄子增加1000多亩。
浦江葛老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山地蔬菜的生产和销售。基地负责人葛荷英告诉记者,这几天正是种植香芋的好时机,工人趁着晴好天气忙着下田给香芋盖薄膜。由于去年香芋售卖价格喜人,所以基地今年增加了香芋的种植面积。去年,浦江葛老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42户农户,种植茄子、长瓜、黄瓜和四季豆等10余个品种,销往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年产值400多万元。
农资部门保供稳价
为助推春耕备耕,我县下发《加快农业经营主体复工助推春耕备耕惠民十条》,提振了全县农业经营主体的信心。在开展春季农业生产中对种粮大户早稻种子提前摸底调剂,及时组织种子、化肥、农药和柴油等农资货源,开展农资检查保春耕行动,确保种子、农资安全。全县农资经销店、农机销售店和农机修理店在2月20日前全部开业,县内上千家农业经营主体复工率达100%。
浦江浙农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承担着全县的农药肥料应急储备承储任务,为保证春耕农资供给,公司抓好农资采购调运,节前就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农户需求,预测行情,积极组织农资采购,向战略合作厂商加大采购力度,并主动协调铁路、船运等部门加快运输,催调肥料入库。
疫情期间,公司安排专人专车配送农资,保障了农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浦江浙农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柳汝阳告诉记者,公司可调拨各类储备肥料5000余吨、储备农药100余吨,目前已配送各类肥料和农药300余吨,覆盖郑宅镇、黄宅镇、大畈乡和中余乡等全县15个乡镇。农药和肥料储备资源可有效保障全县春耕农资市场需求,对于区域市场农资保供稳价也将发挥积极作用。除了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公司还发挥浙农集团下属“中农在线”网上庄稼医院,安排专家在线解答农户咨询;同时联合部分供应商提供线上农技知识教学,解决农户农业生产难题。
(方令航)
荷田养鱼 探索农民增收致富新路
近日,花桥乡种植大户盛成水开着小型三轮车,载着一桶桶鱼虾苗,将1万余尾虾苗投放进百亩荷田里。
2004年,盛成水承包了外黄宅村下田畈200余亩农田,和家人一起种植莲藕。经过10多年实践积累,逐步探索到适合自己的种植模式,加上多年消费者口口相传,每亩可收获毛利润3000余元。但随着种植成本增加和气候变化,荷花种植收入趋于不稳定,农田综合利用率低。
为提高农田的使用率和单位面积效益,花桥乡立足生态优势,用“最低的成本、最生态的方式”,打造优质的农产品,积极组织种植户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引进优质莲藕品种,探索“莲藕种植+水产养殖”立体农业发展模式。通过“以鱼养荷,以荷养鱼”提高莲子产量和鱼虾肉质,在丰富种植户钱袋子的同时,也为生态旅游兴乡、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广阔空间。
“除虾之外,荷田里还放养着草鱼和胖头鱼。”种植户盛成水说,“现在田里种了荷花,放养了鱼虾,就不用施肥打农药,还节省了人工除草的成本,预估每亩毛利润可再增加1500元,今年的收入更有保障了!”
据介绍,荷花可以给鱼虾提供遮荫的地方,田里的微生物又正好是鱼虾爱吃的“美食”,胖头鱼、草鱼是很好的“杀虫剂”“除草剂”。而这些动物排出来的粪便,可以给荷花提供天然肥料。这节省了养鱼的饲料成本,又为莲藕生长提供了有机肥,莲子和鱼品质双提升。此外,这种模式还充分利用了农田种养殖的空间,能够提升水体环境,增加经济收益。
(陈宇)
荒山变桃林 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
春意浓,耕种忙。这几天,在我县杭坪镇截柘岭古道的山地间,10多名农民正在一片桃林间剪枝、除荒草。站在山顶,放眼四望,桃林中桃花正含苞待放,两年前还是荒山的截柘岭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村民的“聚宝盆”。
截柘岭共有桃林500余亩,分属登丰、曹源、程家和壶源等4个山区村。“我们栽种了6000多株国庆桃,今年专门聘请了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经过两年来的打理今年有望结果。”登丰村党支部书记江红星说。
登丰村等山区村的青壮年几乎常年外出打工,截柘岭这大片山地荒废了十多年。去年在杭坪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4个村抱团消薄发展集体经济,经过细致摸排截柘岭山地情况,对地质、土壤、水文等进行认证,最终确定种植国庆桃。“山地流转给村里种桃树,我们不仅有租金收入,还能到地里干活挣钱,比自己种菜强多了!”村民江元统说。
“国庆桃项目将与高山蔬菜基地、万亩香榧基地一同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杭坪镇走上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杭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他们将“任何资源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的理念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中,围绕具有杭坪特色的山、水、田积极丰富旅游业态,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提质增效,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
(王卫英 陈怡君)
小小农机“干劲”大
“田园管理机除了开沟还有哪些功能?”“这个微耕机功率有多大?”菜花黄,春耕忙。日前,在黄宅镇农机定点经销处,人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常,不少从四乡八邻赶来打算购买小农机的农户正围着店主董学君问这问那,了解相关农机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我年纪大了,用锄头干活感觉有点吃不消,想买个微耕机代替锄头翻土种菜。”正在询价的黄大爷笑呵呵地说,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本该是养老的年纪,因为闲不住种了几亩地的蔬菜,看到别人使用微耕机,轻轻松松一只手就能提起来去干活,心里蠢蠢欲动,“这不,今天就想买回去。”
和黄大爷一样,不少前来购买小农机的农户都是抱着省时省力省人工的想法,特别是在疫情防控还未松懈、用工困难的今天,体积小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微耕机和田园管理机,得到了广大葡农的青睐。这些可以在多种土地环境里作业,并且还能配套不同机具的小农机,极大地满足了农户不同种植环境的需求,非常适合在大型机械进不去的葡萄棚里使用。“我种了十几亩葡萄,这段时间干活的工人也找不到,现在一台机器就能抵过五六个人工,又不用管吃管住,而且还有补贴拿。”葡农鲍松告诉记者,原价4500元的田园管理机,根据政策享受补贴后只要3700元,很划算。
县农机管理站站长陈荣辉介绍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广,小农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好“帮手”,目前全县微耕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300多台。为了更好地在春播春耕期间方便广大农户,县农机管理站多措并举,早在疫情防控期间,就通过走访全县农机销售点和农机维修点,准备了农业主体复工备案表格及时做好农业主体复工备案登记的填报工作,确保为广大农户提供春耕农机具的供应和维修保养服务,为春耕备耕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并给经营主体送去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机具操作技术要点等资料,要求各销售店做好小型农机具一对一操作技术培训,增强农户的安全操作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及时做好购机补贴申请受理和补贴结算工作,农机受理窗口还通过手机APP农机补贴系统受理购机户申请,免费帮助农户打印表格和复印身份证等材料,推进“最多跑一次”和“无证明”办理业务。在满足公示、核查等时间间隔要求的前提下,增加结算批次,加快补贴资金拨付速度,让购机户尽早领取补贴资金,安心做好农业生产。
此外,县农机管理站工作人员还深入各乡镇(街道)的葡萄基地,宣传葡萄产业“机器换人”政策。通过与葡农面对面沟通交流,了解葡农对新型农机的需求,宣传适用农机的补贴政策,推荐适合葡农的农机和技术,加快了葡萄高效植保和田间运输装备及技术的应用,使得我县葡萄产业“机器换人”走在了全省前列。现在,这项切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的新的农机服务工作,正在逐步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并将进一步激发我县农业现代化的蓬勃活力。
(金爱丽)
信息来源:今日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