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726ZF050000/2020-07982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科技局 | |
生成日期: | 2020-03-13 15:37:13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组配分类: | 发展规划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2019年我县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打赢实体经济翻身仗的总目标,以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提升科创服务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科技三服务活动为工作主线,推动我县科技创新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环境,为浦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2019年我县科技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成市级考核指标情况
2019年金华市科技局下达我县共13项考核指标,其中市级研发中心、发明专利产业化、科技服务创新券发放款、工科会签约项目、科技信息等11项指标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余2项考核指标未能完成年度目标,分别为R&D研发费用投入和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数。
(二)重点指标分析
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家数。近几年,我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成效明显,每年新认定数量稳步增长。2016年我县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 2017年新认定8家,2018年新认定9家,2019年新认定11家。我县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包含今年认定的),近四年中,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9家,占现有总数的70.7%。我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成效明显,但与周边县市对比还存在差距。根据今年最新数据,义乌市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8家,永康市153家,东阳市122家,兰溪市109家,武义县104家,磐安县33家,市本局269家,全市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计999家,我县只占全市数量的4.1%。在现有的4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属于我县三大传统产业的企业:挂锁行业3家,水晶行业2家,绗缝行业0家。我县存量企业中三大传统产业占比较大,该类企业拥有专利知识产权较少,科技投入占比小,科技创新频率不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掘培育较为困难。我县传统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制约了我县经济的创新活力。
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1-12月,我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同比增幅70.3%,全市排名第一。
10月份增幅较1-3月、1-6月分别提高81.5和45.4个百分点,与1-9月基本持平。分行业看,磨床智能制造产业化建设项目、年产5亿颗芯片封装及芯片设计项目、年产1.5万吨油墨自动化生产线(扩建)、高精度轴承钢球汽车专用球生产项目等15个高新技术制造业完成投资1.8亿元;浦江县金狮湖保护与开发工程、浦江县小黄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3个高新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0.4亿元。
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1-12月,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19.1%,全市排名第一。
由于我县三大支柱产业水晶、挂锁、绗缝等都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纳入统计范围的239家规模以上企业中绝大部分属于这三大产业,能纳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企业数不多,且规上企业中为数不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又存在产业层次偏低,规模不大的现状,没有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无法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因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基数不大。近两年,我县通过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高新技术企业数有所增长,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在全市排名靠前。
4. 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
因该指标为年度指标,当年的R&D经费无法准确报数,只能根据上一年度R&D经费统计数据和当年度企业研发费用支出来大致预判。
2014年至2016年,我县研发活动(下称R&D)经费支出基本保持在4亿元以上,占GDP比重保持在2.1%-2.3%之间,全市排名中等偏上。但2017年国家统计执法后,我县R&D经费支出急剧下滑到0.94亿元,占GDP比重下降至0.44%,全市排名处于末位。2018年,经过努力,R&D经费支出达到1.8亿元,占GDP比重为0.81%,比2017年同比增长91.4%,但跟全市占比1.73%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今年1-10月,企业研发费用支出1.9亿,预计全年2.3亿左右,R&D占GDP比重预计在1%左右。
(三)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
近年来,我县科技局把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全县科技创新发展工作的着力点,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为支撑,成立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浦江微电子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武汉纺织大学浦江县家纺设计研发中心,着力打造了浦江科创园,初步形成了我县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促进了我县企业科技要素的提升,助推了我县传统经济向科技型高质量经济转型。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浦江微电子与智能制造研究院运营情况。研究院已于2019年10月挂牌,现有2名教授与6位研究生常驻,并已与本地10余家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攻关,签订的技术合同总额已达1425万元。
研究院与企业合作已取得的成效有:(1)与浦江县环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异形水晶加工数控系统、玻璃磨边机控制系统、玻璃柱端面研磨机控制系统、水晶胚料切割机控制系统,大大提高了浦江水晶加工的机械化程度;(2)与和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袜子自动包装机数控系统、纸盒制作机数控系统、裤子包装机数控系统,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提升了浦江智能制造的技术水平;(3)与浦江超刚弹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弹子生产数控系统,使浦江80%左右的弹子的加工精度由正负0.04毫米提高到了正负0.01毫米,超过了弹子的行业标准(行业标准为正负0.015毫米),极大的提升了浦江的锁具加工精度,促进了浦江制锁业的转型升级。目前研究院正与3家企业开展合作研发项目:(1)基于云端的绗缝厂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系统研发(浦江康佳工艺品有限公司)。(2)基于云端的生产线智能化管理系统研发(浙江美仕达日用品有限公司)。(3)梅花锁业云平台管理体系优化、智能锁具质量控制系统研发(梅花锁业)。
2.武汉纺织大学浦江县家纺设计研发中心运营情况。家纺设计研发中心于2018年7月成功挂牌运营,现有18名师生常驻浦江,已完成产品花稿、包装稿及产品展示等4500余项,其中450余款产品花稿、包装稿已由超界、森得利、百丽、康佳、信源信、千百卉等40余企业转化成产品,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浦江纺织行业设计品牌的升级打造。
3. 浦江科创园运营情况。浦江科创园2018年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现有入园企业38家,其中已升规上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引进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省千人才2名;已在浙江股交中心挂牌企业1家(浙江博开机电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园区入驻企业产值6561.86万元,税收357.47万元。2019年园区内入驻企业预估产值1.08亿元,税收365.76万元,研发费用687.19万元,亩均产值平均是363.85万元,亩均税收平均12.32万元。
二、存在重点问题
(一)浦江科创园周边环境较差。
科创园东面浙江丰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有机肥发酵气味浓烈,出租厂房内纸板加工、电焊加工的烟尘较大,排烟口正对着科创园,空气污染较重,同时,临时工棚内电焊加工场紧靠科创园围墙,易发生火灾,生产安全危险系数高;科创园南面浙江浦江永在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粉尘污染较为严重,混凝土重型承载车来往频繁,道路破损较多,园区上下班交通安全受影响;科创园西面浙江圣格袜业有限公司噪音污染较重,影响园区行政楼工作人员的正常办公。科技资源的吸引集聚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良好的科创园周边环境是提升我县科创园品质、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因素。
(二)我县企业科技创新资源不足。
一是我县地理区位优势不如临近杭州、上海等的大城市周边地区,资源条件相对不足。二是我县现有企业存量规模还不大,吸引高端人才、留住人才的困难较大,人才资源相对缺乏,企业科新动能不足。三是我县招才引才的配套环境建设还不够全面,在居住条件、医疗保障、教育资源、人文环境等,还不能满足高端人才的需求发展。
(三) 科技工作主要指标持续建设的责任落实。
参照义乌市做法,把主要科技工作指标相关内容纳入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水晶园区的科技考核内容,改变县科技局单打独斗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强对相关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一是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水晶园区做好各自辖区的科技创新主体的培育培训工作。每年安排专家开展不少于两次的针对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申报工作的培训,学习申报流程、财务归集等基础性知识,引导企业规范企业财务工作,提高企业自主申报的能力。二是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水晶园区明确科技工作人员队伍,做好各自辖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的“一对一”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申报工作。三是县科技局做好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水晶园区科技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相关单位开展科技工作。
三、2020年工作打算
(一)实施科创平台提升年
1.浦江科创园建设提升。2020年,一是以浦江科创园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和二期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规范完善园区硬件设施,优化园区周边环境,提升科创园创新创业氛围。二是优化科创园运营管理机制,严格运营绩效监督考核,完善细化考核规则,以考核推动园区规范运营管理。三是严格审核把关入驻企业,确保入驻企业质量。
2.提升家纺设计中心、杭电研究院服务能力,探索平台市场化运营机制。一是加强浦江绗缝家纺设计中心研发工作,通过持续人才引进,提升设计研发能力,服务对象拓展至绗缝产业的所有企业单位。二是引导杭电研究院围绕挂锁产业、水晶产业等制约浦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帮助研究院提高服务企业能力,逐步提高研究院自我造血功能,最终实现全面市场化运营。
3.开展浦江主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根据浦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浦江主导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以杭电研究院作为技术平台依托,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打破产业技术瓶颈,提升浦江产业经济发展水平。
(二)企业创新活力提升年
1.实施规上工业研发投入“清零”行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重点企业加快建立研发机构,争取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出报率提高15%以上。鼓励企业建设省、市级研发机构,争取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不少于8家,进一步提升全县企业创新研发能力。
2.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计划,认真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辅导和培训工作,提前谋划布局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实现培育一批、创建一批、储备一批梯队培育,全力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每年10家以上增长。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目标申报18家,力争20家。
3.鼓励企业申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20年,进一步壮大科技型企业培育梯队,为持续打造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培育库,夯实基础。2020年目标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力争新增50家。
(三)科技服务提升年
1. 落实科技工作责任制。立足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水晶园区的企业发展现状,将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研发投入等主要科技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水晶园区等单位,并且纳入县经济考核指标内容,加大考核分值,切实推进科技工作责任的落实。
2.建立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科技联络员制度。加强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科技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提升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对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拓宽各乡镇、街道的科技工作思路,提高其科技工作服务能力
3.打造浦江科技铁军。着眼以“ 精准服务于企业,做实科技店小二 ”为指导原则打造高素质科技干部队伍,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提升科技干部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积极创建学习型、攻坚型、创新型科技工作队伍,以实践实干锻造浦江科技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