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浦江 >史说浦江 >浦江历史文化
浦江百年人物系列(40)郑卓人
发布日期:2020-12-03 09:53 浏览次数:

郑卓人(1905~1984) 原名隆亮,别名无奇,晚年曾署苍叟、一笑翁 、麟溪矍叟、卓庐主人等号。郑宅高畈村人。幼时就读于东明书院,因家贫无力升学,在母校补习两年,攻读古文辞。嗣后奋志自学,入广东西江讲武堂、上海法政大学毕业。

郑卓人旧照

1930年初,遇知名中医、针灸专家承淡安,遂萌生习医之念,拜承氏为师,开始青囊生活。日夜与医学古籍作伴,跟呻吟呼号病人为伍,长达三年。后任承淡安主办的“中医针灸研究所”副社长兼编辑。1933年起追随李济深从事抗日反蒋民主活动,任蔡廷锴第十九路军参谋,及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成立的抗日反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特派员。

1946年10月,郑卓人(左)与蔡廷锴将军(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建者之一)合影于杭州

1948年随李济深、蔡廷锴到达香港,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为民革的第一批党员。同年夏,受李济深派遣抵杭州,担任民革中央专员、民革浙江分会执行委员,从事国民党军队内部策反工作。

1953年4月,郑卓人(后排站立者)与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合影于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私人秘书,并从事中医工作。1955 年8月,李济深亲笔致书北京市卫生局,得以批准开设“郑卓人诊所”,公开对外受诊。常在工作之暇,为李四光、梅兰芳、陈半丁等文化名流治病。1959年,郭沫若右侧肢体活动不便,郑卓人配以民间验方“桑枝酒”,服用三个月后,病疾得以治愈,郭亲书“结什么果种什么田,从民间来到民间去”对联相赠。同年10月,李济深在京逝世,郑卓人被安排在中医研究院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携眷离京,回原籍居住。

郭沫若题赠郑卓人对联

1978年7月,回到北京,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聘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香港针灸协会高级顾问。著有《针灸歌赋选解》、《灵枢经白话解》。1984年9月25日在北京病逝。

郑卓人医学著述书影

郑卓人毕生致力于中医文献和临床研究,治学严谨,造诣颇深,通晓内、妇、儿诸科,尤擅针灸。其治病以《灵枢经》为旨,阐发百家法简而效捷,认为“灵枢不熟,无从下针”,强调施针“语徐而静,手巧而心审谛”,归纳运针“提、插、捻、转、疾、徐、轻、重”八种手法。临床辨证施治,以注重调脾胃,理气机,针下辨明虚实寒热为学术特长。尝谓“宁失其穴,毋失其经”。他常言“医学一道,世人目为雕虫小技,有为者不屑一顾,其能救人一命,解除患者痛苦。一入此门,始觉遨游于皇皇殿堂,其乐无穷。”

郑卓人擅作诗,亲友过从,常有吟咏,富辩才,善游说。

1981年7月,郑卓人(右一)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合影于北京广济寺

郑卓人手迹

选自《浦江百年人物》(张解民 江东放 编著)


信息来源:县地方志编纂室(数字档案备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