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浦江 >史说浦江 >浦江历史文化
浦江百年人物系列(19)石有纪
发布日期:2020-11-25 16:00 浏览次数:

石有纪(1904~1950) 字宝珍,一字仲伦,号肇修,学名剑痕。辛亥岁贡生、候选训导石思静(号铁如)次子。石马施村石宅人。生于1904年4月27日(清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二日)。少时天资颖悟,颇得业师赞许。就读小学,常评点教员之好歹,屡与教职员争执,及进浙江省立第七中学,犹复不改故态。二年级时,被推为全校学生会代表,因带头驱逐校长被开除。转读杭州求实中学,联络浦江旅杭学生成立“浦江旅杭学会”,任干事,编辑发行《浦江》半月刊。1924 年冬回籍,宣传孙中山国民会议主张,组织“国民会议促进会浦江分会”,与项朝壬、楼鸿声、曹聚德诸人互通声息,为当局所忌。

石有纪旧照

1925年春赴杭就读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因参加张新锦等组织驱逐校长凌士钧的斗争,复遭开除并予通缉。遂离浙赴粤投身北伐革命,历任广东兴宁县筹饷委员、五华县承审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宣传员。1927年2月随北伐军入浙,受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委派,以特派员身份抵浦,秘密筹建国民党浦江县党部,担任筹备委员。未几,出席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召开的全省各市县联席会议,留省党部青年部,任干事。

石有纪手迹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以共产党嫌疑被特别法庭逮捕,关押于浙江陆军监狱4个月,经沈定一保释出狱,入上海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毕业后,应陈肇英之邀赴闽,初充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宣传、组织科科长,蒙省政府主席陈仪器识,调任福建省国民军事训练委员会委员兼新生活促进会设计股股长,历任福建省安溪、龙岩、惠安、顺昌、莆田县县长。1946年9月回籍,与吴吕熙、李可镇、虞梦祥、吴镕竞选浙江省参议会参议员,以绝对票胜出。每与会皆侃侃陈词,且辞锋尖利,弹劾不避权要,言人不敢言者,有“石大炮”之称。与金林、卢奇琰等40余人联署“电请财政部对浙江地方银行进行彻查决议案”,获浙江省参议会大会通过。所涉“将浦江划归第四行政督察区域”、“完成兰浦公路”、“减轻浦江赋额”等案,关乎浦江民生事宜诸多。

图为《蔡君谟(襄)万安桥记》墨本,1940年秋,由时任福建省泉州县长石有纪转赠著名文学家施蛰存

1947年夏,任全国经济委员会第一组第一科科长,参加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浦江区域竟选败北,旋留浙江省参议院任驻会议员。1948 年6月,陈仪主政浙江,派石赴台湾考察农田水利建设。次年2月陈仪谋和平起义事败而执缚台湾,原拟任石为浙江省第一区行政督察公署专员一职不遂。临解放,遂辞归浦江家居。1950 年11月29日以反革命罪被处决。

石有纪为福建省安溪县崇文小学题写的校名

在闽任职期间, 倡修《莆田县志》并为作序。工诗词古韵,曾与郁达夫登于山平远台(威继光平倭寇处)合作联句,又与爱国华侨陈嘉庚、作家施蛰存等过从甚密,时有唱和。多次晋谒业师弘一法师(李叔同),邀请法师到惠安灵瑞山讲经宏法,备极礼敬。弘一法师以“胜缘巧合”,亲书唐人五律诗、《作严经》、“无量寿佛”对联相赠。有法师亲笔书信数十件,毁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镇反运动中。著有《剑痕诗话》《西溪草堂吟稿》。

石有纪“台湾之行”一文,刊发于《中央日报》1949年2月16日第三版

选自《浦江百年人物》(张解民 江东放 编著)

信息来源:县地方志编纂室(数字档案备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