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浦江 >史说浦江 >浦江历史文化
浦江百年人物系列(9)陈肇英
发布日期:2020-11-18 15:57 浏览次数:

陈肇英(1888~1977) 初名元隆,字恒三,号雄夫,后易名肇英。治平古塘村人。生于1888年1月22日(清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初十)。12岁从师方榔(字友三,邑庠生)攻读五经。1904年赴杭州考入四府公学,始受新式教育。1905年秋,转进弁目学堂,自始转习武事,秘密加入光复会,入炮兵将校专科学校。毕业后,旋充浙江混成旅第一标第一营前队司务长,第二标第一营后队排长。

陈肇英旧照

1911年10月辛亥武昌起义后,与革命党人在甬起事,宣布独立,任浙军支队司令部参谋、临淮兵站部长。1912年3月任南京军官团团长,5月任浙军军部副官长兼代参谋长。未几,任浙军第一师第二团第二营营长。1915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反对袁世凯和浙江都督朱瑞的斗争,发动浙江独立,并赴沪晋谒孙中山。1918年通电拥护西南护法政府,任援闽浙军第一师中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1919年与蒋介石结拜兄弟。1922年春抵粤,任职于护法政府参谋部。陈炯明叛变后,陈肇英即上永丰舰晋见孙中山,临时任命为讨逆军一路司令。1924年5月任虎门要塞司令。次年与陈诚、蒋鼎文等发起组织“孙文主义学会”。

位于治平古塘村的陈肇英故居

1926年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二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参与策划中山舰事件,逮捕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次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递补为中央执行委员。此后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28年10月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第一届立法委员。1929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编遣委员会委员并为第一编遣区办事处委员。1930年3月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军事委员会中将委员长。1931年任中华民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陈肇英手迹

1933年11月,蒋光鼐、蔡廷锴、李济深等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反蒋抗日。陈肇英乘间策反密邀闽北卢兴邦至南昌,归降蒋介石。又去粤、桂等地组织力量,以配合蒋介石对其进行军事镇压,闽变平息。1934年3月以中央执行委员兼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特派员(1939年后改制为主任委员),负责整顿福建省党务。1935年1月辞去立法委员职务,仼监察院闽浙监察使,仍兼福建省党部职务。1944年7月改任皖赣监察使兼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主任委员。1948年5月辞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主任委员职,选任行宪后第一届监察委员,供职中枢。

陈肇英手迹

1949年6月抵台湾。1950年3月,为符宪章,蒋介石采纳陈肇英的建议,改“复职”为“复行视事”。1951年1月,任“监察院国防委员会”召集人,发起组织“台北市浦江同乡会”,当选为理事长。参与连署弹劾“毛邦初采购军用物资失职案”。次年初作为提案人之一弹劾“副总统李宗仁案”。1960年11月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1963年任中国国民党第九届中央评议委员。1965年5月受聘为中华民国各界纪念国父百年诞辰筹备委员会名誉委员,并撰《西南护法政府内变及陈炯明广州叛乱敉变纪要》一文。1966年7月受聘为中国文化学院佛学研究所顾问。

陈肇英著述及纪念集书影

1977年10月28日在台北空军总医院病故。“总统”严家淦、“行政院长”蒋经国亲临致祭,并颁“轸怀耆宿”挽额及褒扬令。2009年10月骨灰迁古塘原籍,新墓仍依台湾原墓之规制建造。著有《八十自述》,台湾出版有《陈雄夫先生纪念集》。2011年3月故居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浦江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00版)有传。

民国中山中学复校纪念特刊

陈氏关怀乡梓公益事业,1932年发起倡议,募资5万元在古塘附近浦阳江上兴建普义石桥。1934年浦江大旱,募款4万元购米平粜救灾。1937年集资筹建私立普义初级中学(后称私立中山初级中学),并自任校董事会董事长。
                          

 陈肇英夫妇晚年在台湾合影

选自《浦江百年人物》(张解民 江东放 编著)

信息来源:县地方志编纂室(数字档案备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