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荒途(1915~1942)原名寿海。大溪石塔湾村人。生于1915年2月26日(民国四年正月十三日)。1927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七中学。1931年在杭州拱宸桥小学教书为生,课余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版画专业为旁听生。深入社会底层写生,将小贩、渔民、纤工、农民等低层人物形象,一一摄入画稿。
项荒途旧照
抗战爆发后,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辞去拱宸桥小学教职,回浦江发展第一批民先队员。1938年8月,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毕业后,又转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绘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版画作品发表于延安党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1939年春回到金华,在中共浙江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下,从事抗日文艺宣传,担任《浙江潮》、《大风》、《刀与笔》杂志美术编辑。创作《了望哨》、《密议》、《愿爸爸努力杀敌》、《为斗争服务》等木刻作品。主题思想鲜明,构图简朴有力,刀法凝重洗练。为使漫画和木刻艺术更加贴近现实,在《大风》杂志上发表《艺术大众化及其前途》、《给从事宣传工作者的一点意见》等艺术理论及美术评论文章,提倡文艺为抗战服务,为民众服务。
项荒途木刻代表作《了望哨》 创作于1939年
项荒途木刻作品《密议》
1940年4月,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限制和阻挠,金华局势开始恶化,共产党员和进步文化人士被迫撤离金华,党组织调项荒途到新四军江北办事处工作。1940年11月,担任抗大第五分校政治教员。
项荒途木刻作品《到前线去》,刊于延安《解放》杂志十三、四期
项荒途水墨画作品《工人的汗血》创作于1931年
1942年底,日军对苏州盐城地区大规模“扫荡”,新四军实行精兵简政,第五分校暂时停办。项荒途接受党组织派遣返回浙东。返浙途中,被日军杀害。著有《荒林诗草》。《浦江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有传。
项荒途信稿手迹(局部)
选自《浦江百年人物》(张解民 江东放 编著)
信息来源:县地方志编纂室(数字档案备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