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管理的
通 知
各村(社区)党支部、村(居)委员会:
为充分发挥党建+作用,进一步提升仙华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水平,根据上级的新要求,结合仙华实际,现就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不断创新完善垃圾分类各项制度,确保制度落实落地。
1.规范完善红黑榜制度。一是坚持标准,不搞平衡。党员负责联系户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每日组织检查,在日查基础上,每周向村级组织推荐垃圾分类先进户和消极配合户的名单,由村监委会组织抽查评选,并将评选后的分类先进户和消极配合户汇总成一周红黑榜。村垃圾分类先进户的评选资格是垃圾分类知识掌握、分类标准清楚、分类投放准确,日常垃圾桶保持干净无污垢。党员户不仅自身要分好,联系农户也要指导分好,若联系农户中有上黑榜的,则党员户不能参评垃圾分类先进户。二是公示公开,接受监督。红黑榜每周一评选一公示,内容要齐全规范,在村(社区)公开栏、微信群进行公示,并上传街道微信群,公示一周后留存归档;每月一汇总,汇总表每月初上报街道环保所备查。三是注重结果运用,实行动态管理。列为村垃圾分类先进户的由村一级给予一定的奖励。垃圾分类先进户进行动态管理,若日查或抽查中发现没有分好的,则取消村垃圾分类先进户荣誉。能长久保持的村垃圾分类先进户,则上报街道参评街道垃圾分类示范户。列为村垃圾分类消极配合户的,要采取相应惩处措施,上黑榜公开栏公开、微信公开、村广播点名通报、张贴整改通知书,同时联系党员首先要上门进行再宣传、指导、劝导,其次村两委干部上门进行教育、提醒、警告,仍拒不配合的,按村规民约进行处理或采取强制措施。党员户上黑榜的,在支部党员大会上予以通报,并上报街道纪工委进行约谈处理。
2.落实党员联系农户制度。每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各村(社区)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党建+垃圾分类作用,突出党员的示范引领带头作用,及时分配、督促、落实每一位党员职责任务清单,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实行倒扣分制,不断完善党员联系农户制度。各村(社区)党支部要对党员联系农户情况进行公示,新转入的党员要及时给予调整落实;有条件的村在垃圾桶外设置统一的框架上进行明确(或制牌),不具备条件的村则在垃圾桶上编号,格式为联系党员编号+农户编号。各村(社区)党支部要对党员联系农户工作开展每周一次的督查,督查情况在党员大会上进行通报。对检查中发现党员联系农户工作不到位的,支部书记要约谈联系党员。在上级检查考核中有1-2户联系农户被评为垃圾分类“差”的,支部书记对联系党员进行约谈,在约谈记录本上做好记录,并在支部党员大会上点名通报,应约谈而未组织约谈的,追究支部书记责任。有3户及以上联系农户被评为“差”的党员及分类被评为“差”的党员户,在支部党员大会上予以通报,同时报街道纪工委予以约谈。受到村(社区)通报和约谈的党员,每次扣除党员先锋指数10分;受到街道约谈的每次扣除20分;先锋指数考评总分倒扣40分,或垃圾分类单项扣分达30分的党员,作为“警示型”党员直接转入街道党校支部进行教育整转。
3.建立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各村(社区)按照自身实际情况设立至少1名垃圾分类指导员,由村(社区)的支委、村委、监委会主任、妇联主席等干部中明确一人或几人担任,要求工作认真细致、有责任心、有耐心,熟悉分类工作。指导员负责本村(社区)内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包括宣传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和分类方法,指导、监督村(居)民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保洁员(收集员)二次分拣与分类运输,监督村级台账和红黄榜落实情况,并及时将村(社区)内垃圾分类情况向街道总指导员汇报。设立街道垃圾分类总指导员(下称总指导员),由街道环保所所长兼任。总指导员对本街道内垃圾分类各项工作负总责,包括定期对各村级指导员培训、考核、考试以及日常工作的监督。对多次考核排在末尾,工作开展不力的,有关村(社区)要及时予以调整。
4.不断创新方法,提高工作成效。对管理的难点问题,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如外来人口较多的村,探索建立新浦江人治理新浦江人全新管理模式,成立新浦江人自治组织,进行自我管理、规范管理;如对出租户的管理,要明确落实房东的责任,由房东加强租户的日常管理,出租户垃圾不分类的,一次提醒,二次警告,三次以上的禁止该房出租;对菜市场、临街商铺等重点区块的管理,要结合其他管理措施进行综合施策。
二、强化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推动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1. 完善街道垃圾分类检查考核制度。由街道环保所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对各村(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每月一次面对面的检查考核,检查考核中邀请不同人员参与,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由街道执法大队牵头组织不打招呼、不定时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抽查,抽查情况也计入每月考核中,每月考核结果排名进行通报。
2.建立垃圾分类收集量质双考核制度。对各村(社区)收集的进入街道生态处理中心处理的会腐烂垃圾,由街道生态处理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数量登记、质量分档打分,双双进行考核,以综合反映各村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对不会腐烂垃圾收集情况,由街道环保所不定期到各中转站蹲点检查,检查情况进行计分考核。
3.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员多方联考制度。为加强对垃圾分类收集员管理,解决“管理脱节”问题,建立多方联考制度。每月根据街道、环卫所、村(社区)三方的检查考核评价进行综合打分,按照综合考核情况由街道统一发放收集员考核奖励资金。
4.建立健全垃圾分类问题快速处理反馈机制。对日常发现的垃圾分类问题,依托仙华街道垃圾分类管理微信群,建立健全协调联动的即时处理反馈机制,推动垃圾分类问题及时快速解决。仙华街道垃圾分类管理微信群,由街道分管领导及环保所人员、环卫所管理人员、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村(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村(社区)垃圾收集员等参加,发现问题在微信群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对收集员反映的农户垃圾不分问题,各村(社区)要第一时间落实联系党员和村(社区)两委干部上门劝导、指导、教育,对微信群交办的问题要明确专人负责落实,并及时反馈。
5.建立网格员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巡查机制。依托“四个平台”,各村(社区)网格员要对辖区内的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日常巡查内容中,开展地毯式全面检查,消除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的盲区和死角,及时上传问题图片,并及时处理到位。
三、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正向激励引导。
1.设立垃圾分类工作曝光台。街道垃圾分类每月考核排名结果在仙华之家和仙华街道支书村主任工作群等微信群上公开之外,在街道一楼大厅显眼位置设置垃圾分类工作曝光台,设立红黄榜,对每月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前三名村(社区)的驻村干部和村(社区)支书、主任、监委会主任、垃圾分类指导员在红榜上点名公开表扬。对每月垃圾分类工作考核落后受到通报批评的村(社区)驻村干部和村(社区)支书、主任、监委会主任、垃圾分类指导员在黄榜上点名公开批评。
2.建立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示范户评选制度。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发挥正向教育引导作用,建立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示范户评选制度。要求各村(社区)组织开展第一期仙华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示范户推选工作,示范户名额具体根据各村户数及工作情况确定,具体见附表。示范户的推选要求在各村(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进户(即获得过红榜)中产生,在村(社区)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户。村(社区)两委班子要根据分配名额对候选名单进行集体研究,8月底前上报街道环保所。
3.持续不断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要充分利用“红色娘子军”、“春泥计划”、“小手拉大手”“新浦江人培训课堂”等各种各样形式,利用广播、微信、公开栏等传播媒介平台,开展接地气、经常性的宣传,入耳入眼入心,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巩固提升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努力实现从“要我分”到“我要分”的转变,确保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